7月份,將迎來小暑和大暑兩個節氣,各地氣溫陸續創出新高,大雨或暴雨天氣增多,水產養殖生產需注意防范強降水天氣和高溫天氣的不利影響,根據近幾年同期全國水產養殖病害監測情況,7月份各地需重點關注以下水生動物疾病。
一、病情預測
(一)細菌性腸炎病:是草魚、青魚的高發病,從魚種至成魚都可受害。此病水溫18℃以上開始流行。25℃~30℃是流行高峰期。常與細菌性爛鰓病、赤皮病等并發,各草魚、青魚養殖區需重點防控。
(二)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作為暴發性流行病具有危害重,流行廣,周期長,殃及的魚類品種多,死亡率高等特點,主要危害鯽、魴、鰱、鳙和鯉等淡水養殖魚類,各淡水魚主要養殖地區需重點防控。
(三)爛鰓病:魚類主要危害草魚和青魚,鰱、鳙、鯉、鯽等淡水養殖魚類,從魚種至成魚均可受害,水溫15℃以上時開始發病,20℃以上開始流行,各草魚、青魚主養區均需重點防控;同時,也要注意防控由嗜水氣單胞菌、愛德華氏菌引起的蝦、蟹爛鰓病的發生。
(四)草魚出血病:是影響我國淡水養殖生產最重要的魚病之一,主要危害草魚魚種和1足齡青魚,發病水溫20℃~30℃,25℃~28℃最易發病。各草魚、青魚主養區需重點防控。
(五)白斑綜合征:一般水溫在18℃~30℃時易暴發,主要危害對象為南美白對蝦、中國對蝦、日本對蝦等,沿海對蝦主養區需重點防控;另外湖北、江蘇、安徽、江西等地的克氏原螯蝦主養區也需要重點防控。
(六)錨頭鳋病:對淡水魚類各齡魚都可危害,尤以魚種危害最大,在水溫12℃~33℃都可繁殖,主要流行于夏季,全國都有該病流行,其中以廣東、廣西和福建最為嚴重。
另外,魚類還需注意防控赤皮病、車輪蟲病和指環蟲病等,羅非魚重點防控鏈球菌病,斑點叉尾鮰重點防控鮰類腸敗血癥,大黃魚重點防控刺激隱核蟲病和大黃魚內臟白點病;蝦類還需注意防控固著類纖毛蟲病、桃拉綜合征、弧菌病、急性肝胰腺壞死病和蛻殼不遂癥等。
二、防控措施
(一)做好水質調控工作。水溫升高,水生動物代謝旺盛,要及時清理殘餌糞便;保持較高水位,以防水溫過高;定期換水、消毒,及時增氧,保證水質清新;合理調節池塘水色,保持優質水體。
(二)做好臺風、暴雨等突發性天氣的應急準備工作。及早加固養殖設施,臺風暴雨期間要謹防水體缺氧,做好減少水生動物應激反應的準備工作。
(三)強化投飼管理。保證飼料新鮮,在確定好日投餌量后,根據天氣、水溫、水質、魚類吃食等情況合理安排投喂量,盡量減少殘餌產生,魚病治療期間適當控制投餌量。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疫情預報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