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金魚養殖場的新型金魚養殖系統。
(福州日報記者 黃凌/文 鄭帥/攝)日前,市海洋與漁業局技術中心發明的“一種水生動物養殖系統”獲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授權。這種根據金魚習性專門設計的系統,具有節約用水、節省勞動力、促進金魚健康生長等優點,目前已在閩侯潘氏觀賞魚養殖場試驗。
在市海洋與漁業局技術中心專家帶領下,記者近日來到位于閩侯荊溪鎮關東村的潘氏觀賞魚養殖場。“這片養殖池去年底已經應用了新養殖系統,四周建有有機顆粒物沉淀池、生化過濾池、滴流生化池、植物過濾水道等設施,每天只需清理掉沉淀倉內的沉淀物,加入少量新水,就能保持池內水質良好。”潘氏觀賞魚養殖場負責人潘國誠介紹,傳統的養殖池每天要抽排掉大量的低層污水,不僅需要大量人工,也消耗大量水資源。采用新型系統可節約用水90%以上,且由于水質穩定性好,金魚成長快、成色好。
潘國誠指著銷售區第二天一早要發往香港的幾千尾金魚說:“今年我們的金魚5月就已上市銷售,比往年提前2個月,按目前的銷售狀況,今年將實現效益翻番。”
據介紹,去年“莫蘭蒂”臺風期間,該養殖場大部分的養殖池被洪水沖毀,今年他們根據海洋與漁業局技術中心提供的技術進行了養殖池重建,快馬加鞭建成800多口養殖池,并趕上年初的苗種培育生產。
記者發現,采用新系統的養殖池內,藻類濃度高,但池水清澈,水面上幾乎沒有浮泡,池里的金魚色彩格外鮮艷。市海洋與漁業局技術中心主任楊小強告訴記者,與其他養殖循環系統相比,“一種水生動物養殖系統”是根據金魚的習性專門設計,該系統能使養殖池水緩慢流動,讓金魚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下生長,減少應急反應、促進個體健康。沉淀池排放掉金魚糞便、剩余餌料等顆粒物,各個過濾池內設有隔板,讓水上下翻動,使過濾系統中沉降的水藻獲得光照以恢復生命力。水體內生成的有毒亞硝酸鹽經過滴流倉內的硝化細菌轉化成硝酸鹽,通過植物水道時可被植被根系吸收,使水體內有害成分降到最低。
楊小強表示,下一階段,技術中心將在全市推廣該養殖系統,讓福州金魚行業養殖水平再上新臺階。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