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季,小龍蝦賣得特別火暴,吃的人絡繹不絕。北京的簋街、成都的寬窄巷子、武漢的戶部巷,經常看到人們在彌漫著小龍蝦味道的店鋪前排起長隊。據“央廣網”報道,湖北潛江一所高職院校還開設了“小龍蝦專業”。小龍蝦為何突然如此風靡全國了呢?
小龍蝦,也稱克氏原螯蝦或紅螯蝦,原產于北美洲,二戰期間從日本傳入我國。因其雜食性、生長速度快、適應能力強,被作為入侵物種讓很多國家苦惱,但在中國卻把它變成了備受青睞的盤中餐。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系主任陳舜勝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淡水產品一般都會有腥味,但小龍蝦雖然生長在淡水,土腥味卻不重,而且肉質富有彈性、口感好。中國地幅遼闊,各地美食口味不一。小龍蝦個頭適中、易入味的特點使它可以通過改變烹調方式迎合不同地方的口味,西南地區吃麻辣小龍蝦、江浙地區大多喜歡十三香小龍蝦,還有咖喱、黃燜、椒鹽、蒜蓉口味。現代人喜歡聚餐,三五好友點上一盤小龍蝦再合適不過了,大家放下手機、帶上手套、專心剝殼,聊聊熱門話題和最近的生活,排解一下苦惱、釋放壓力。所以說,小龍蝦的流行還得益于對社交氛圍的影響。
不過,每到小龍蝦風潮來襲時總會有一種擔心,認為小龍蝦不干凈,會導致重金屬中毒,但至今并沒有被研究證實。江蘇盱眙作為龍蝦之都,主要以池塘養殖和稻田養殖為主。而且小龍蝦在清水中生長速度更快、繁殖能力更強、個頭更大,重金屬殘留一般不會超標,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比“污水養殖”高。現在小龍蝦市場火暴,湖南、湖北、上海、四川也都創辦正規養殖基地來滿足市場,但仍供不應求。
陳舜勝提示,雖然大規模養殖值得信賴,但一些小養殖戶和小攤小販的小龍蝦還需謹慎對待。吃小龍蝦最好選擇信譽好的大飯店,少去大排檔、小餐館等衛生狀況無保障的地方。食用小龍蝦前,首先看外殼,表面顏色深且發暗的不新鮮;其次看腹部,如果有油泥也不要食用;最后扒開蝦頭,如果里面是黑的,不建議食用。需要注意的是,吃小龍蝦時需要去頭和蝦線。頭部容易聚積一些細菌,還有導致肺吸蟲病的危險。而蝦線里是糞便,如果烹飪溫度和時間達不到要求可能藏有病菌。
吃小龍蝦被戲稱為“吃麻小”,是因為大部分人喜歡吃麻辣、十三香或其他口味較重的。其實,大家應該知道重油重鹽重糖的烹飪方式對健康不好,而且七八月份蝦黃肥滿,嘌呤含量較高,如果短時間內食用過多小龍蝦,加上飲用大量啤酒,很容易引起痛風急性發作。所以吃小龍蝦一定要適可而止,切勿暴飲暴食,每周食用最好別超過兩次,一次不要超過10個。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