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護品牌,蘇州質監局向經過認證的養殖戶及經銷商發放大閘蟹防偽鎖扣,俗稱“戒指”。如今市場上戴上“戒指”的大閘蟹很多,銷量明顯與陽澄湖大閘蟹產量不符。蘇州市農委副主任馬剛追問:陽澄湖大閘蟹總產量在1200噸左右,市場上明顯銷量多于產量的陽澄湖大閘蟹來自何方?“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問題出在了“戒指”上。
(10月5日《每日經濟新聞》)
前段時間,有媒體報道了今年螃蟹市場回歸理性的報道,說其他地方的大閘蟹不再借助“陽澄湖大閘蟹”名義闖市場,紛紛打出自己的品牌。那個時候,我還天真的以為今年的“陽澄湖大閘蟹”都是真的。如今,這樣的想法被打破了。從市場上銷售的“陽澄湖大閘蟹”來看,其銷售數量遠遠高于“陽澄湖大閘蟹”產量。這也就意味著市民餐桌上的“陽澄湖大閘蟹”是假的。
原本對于我這樣的市民來說,對于“陽澄湖大閘蟹”也沒有多大的追崇。都是大閘蟹,“陽澄湖大閘蟹”也未必就比“其他地方大閘蟹”好吃到哪里去。只是,對于“冒充陽澄湖大閘蟹”的行為深惡痛絕。做生意要講求誠信,豈能為了自己的利益欺騙消費者?
為了保護品牌,“陽澄湖大閘蟹”采取了措施,所有經過認定的產地和養殖戶,都會發放防偽鎖扣,一只大閘蟹上就要捆綁一個防偽鎖扣。這是保護品牌的辦法。而問題恰恰出在了防偽鎖扣上。“假陽澄湖大閘蟹”變身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一,是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養殖戶自己造假。由于銷售火爆,采購其他地方的大閘蟹,將領取的防偽鎖扣捆綁在“外地的大閘蟹”身上;其二,將領取的防偽鎖扣轉手賣給“外地的養殖戶”,自己的產品可以賣給老客戶,而不需要防偽鎖扣;其三,有人制作了虛假的防偽鎖扣進行銷售。
無論是屬于哪一種情況,其侵害的都是消費者的利益。防偽鎖扣,為何鎖不住“假陽澄湖大閘蟹”的手腳?這暴露的問題是說好的農產品產地溯源制度成為了擺設。
按照農產品產地溯源制度的管理辦法,凡是農產品進入市場,都必須要有產地信息,消費者只需要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可以清楚看到農產品的種植養殖信息、產地信息、運輸信息。這種管理模式原本是一件好事情,能夠讓市民吃得明明白白。然而農產品產地溯源并沒有真正發揮作用。比如說,“假陽澄湖大閘蟹”也有產地溯源信息,市民用手機掃描也能夠得出“大閘蟹來自陽澄湖”的信息。問題是,“其他地方的大閘蟹”為何也能顯示“大閘蟹來自陽澄湖”呢?
這足以說明一點,農產品產地溯源制度是存在漏洞的。當務之急的事情是,監管部門必須堵上農產品產地溯源制度管理的漏洞。防偽鎖扣,為何鎖不住“假陽澄湖大閘蟹”的手腳?以往假冒“陽澄湖大閘蟹”還需要到陽澄湖里去洗個澡,如今連洗澡都省去了,豈不可悲!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