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湖北石首市調關鎮火炬村的田畈上望去,稻田里的“紅色旋風”——小龍蝦悠然自樂,和夕陽的余暉相得益彰,宛如一幅雄渾的水墨畫。近年來,搭上國家扶貧政策這趟“順風車”,火炬村的村民依靠養殖小龍蝦,走上了一條新的脫貧致富之路。
夫妻返鄉創業 走上致富之路
“鎮里提出把龍蝦產業作為脫貧的當家產業,養殖龍蝦讓我家富裕起來了。”劉志麗正在和遠在外地的鄰居張月蘭視頻。她沒有想到,有一天能靠養殖小龍蝦脫貧致富。
劉志麗家住調關鎮火炬村,為養家糊口,她和丈夫常年在廣東服裝廠打工,一年到頭,累死累活,也只能勉強支撐家庭所有開支,多年來仍然是村里的貧困戶。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萌生了回鄉創業養殖小龍蝦的念頭。
一次下班后,丈夫盧友榮帶著劉志麗去夜市吃小龍蝦,得知湖北小龍蝦暢銷國內,非常走俏,劉志麗心想,養殖龍蝦應該是一個不錯的致富方式,兩人商量后,雙雙回老家,積極籌備養蝦事宜。
鎮里的扶貧工作隊得知劉志麗夫婦要養殖龍蝦,幫助她們購買蝦苗,還請養蝦技術人員手把手傳授技藝。清整、消毒、施肥、換水……經過夫妻倆半年的精心養殖,一畝田收入就達4000元左右,這一年夫妻倆收入頗豐,臉上樂開了花。
嘗到了甜頭的夫妻倆不斷擴大養殖面積,現在已成為當地養殖龍蝦大戶,也早已摘掉“貧困戶”的帽子。
國家惠農政策 助力百姓脫貧
“你們養殖龍蝦在調關鎮創造了一個個脫貧傳奇,鎮里要給你們授予‘脫貧先鋒’稱號。”調關鎮黨委書記朱斌高興地對火炬村村民說,大家要繼續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把養蝦打造成調關鎮的特色產業。
初期,由于村民缺少養蝦經驗,許多村民并未獲利,有的還虧了本。為讓百姓少走彎路,鎮領導、村干部和駐村幫扶人員聘請專業人員來村里培訓養殖技術,一對一為村民設計養殖方案,帶領養殖戶走出去學習養蝦經驗,村民養殖遇到難題,只要一個電話,技術人員就免費上門指導。
為幫助貧困戶,國家還出臺相關政策,貧困戶養蝦每畝可享補貼300元,資金不足可申請貼息貸款。這些扶貧惠農政策,讓更多人紛紛返鄉創業,現在全鎮15個村實現村組全覆蓋,累計面積達7萬畝,創造經濟效益2.7億元。
“我家稻蝦連作面積從20畝擴大到400畝,我們村有三家養龍蝦,今年僅龍蝦這一項就收入150萬元。”“現在我們村都在養蝦,90%以上農戶存款達30多萬元,感謝各級政府對我們的大力扶持。”鄉親們你一言,我一語,分享自己脫貧致富后的喜悅之情。
據了解,調關鎮去年有1630人依靠養殖龍蝦成功脫貧,預計今年底又將有851人摘下“貧困帽”,全鎮百姓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脫貧奇跡。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