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2017年中國·崇明“橘黃蟹肥·稻米香”文化旅游節在綠華鎮舉行。此次旅游節的一項重頭戲是首次舉辦的河蟹產業論壇,各地河蟹行業的專家和業內人士將一同探討河蟹養殖行業的新科技新方法,推動崇明清水蟹成為生態島的一張綠色名片。
“崇明小蟹”悄然長大
最近幾年,崇明清水蟹已經擺脫了“崇明蟹長不大”的定論。目前,清水蟹的主打規格為3.5-5兩,最大的可超過7兩,不僅在個頭和市場價格上已經與陽澄湖大閘蟹相當,在不少資深饕客們看來,成長在出生地的崇明清水蟹要更加鮮美。
“清水蟹越養越大的奧秘在于更加科學的養殖方法。”上海寶島蟹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市河蟹行業協會會長黃春告訴筆者,大閘蟹喜歡在清澈干凈的水體中生活,需要水草為其營造生長環境,同時大閘蟹也是一個“宅男”,在整個生長過程中尤其是脫殼階段特別喜歡安靜,不能被打擾。過去,養殖戶出于降低成本的考慮,采用魚蟹混養的模式,“四大家魚”亂竄干擾了大閘蟹的正常生長。而如今,在蟹塘內只有生活在水面上層的花鰱魚和白鰱魚,這兩種魚既能夠吃浮游生物,調節水質,又不會影響到水底大閘蟹的棲息。“只有到秋風起,蟹成熟后才開始活躍,成熟的蟹在水下喜歡成群結隊地順著一個方向轉著跑,水面上能看到一個個旋渦。”黃春指著寶島蟹莊的一片水面介紹說。
此外,含鹽度超過千分之十的水體會造成蟹早熟,也會導致蟹難以長大。這幾年,相關專家和崇明養殖戶注重控制養殖水體的鹽度,通過人工種草、水質調控、餌料配制、科學投喂等手段,讓“崇明小蟹”搖身一變成了清水蟹。
據統計,今年崇明清水蟹成蟹養殖面積近8000畝,預計總產量為80萬斤,和往年持平。3.5兩的蟹每千克售價200元左右,4兩的蟹每千克300元左右,更大的清水蟹價格更高,半斤的蟹可賣到每只168元。雖然價格不菲,但崇明清水蟹仍舊供不應求。
河蟹產業轉型升級
清水蟹成蟹市場前景十分被看好,但一項數據卻有些出人意料。根據去年的數據,崇明全區河蟹業產值為3.78億元,其中分為苗種產業和成蟹產業兩部分,兩者產值比大約為3:2,而蟹苗養殖面積為4萬多畝,是成蟹養殖面積的近5倍。蟹苗養殖的利潤遠沒有成蟹高,為何養殖面積反而比成蟹高出許多?
黃春說,這主要是因為蟹苗養殖的投入和技術要求相對較低,銷售也相對簡單。“蟹苗養殖戶,只需要和幾個成蟹養殖大戶合作就行,不用像我們一樣面向廣大普通消費者。”黃春說。據他介紹,隨著清水蟹品牌知名度的不斷提升,清水蟹產業結構調整正在進行中。預計3到5年后,崇明蟹苗和成蟹產值有望實現“對半開”,未來蟹苗產業可能還會進一步縮小。
產業轉型升級必將經歷“陣痛期”,崇明清水蟹產業也不例外。但在黃春看來,從長遠來講,這對崇明河蟹產業一定是一件好事。“陽澄湖大閘蟹名氣很響,每年上海都有‘品蟹大軍’去陽澄湖吃蟹,但其中又有幾個人知道,陽澄湖的蟹苗是出自大閘蟹的故鄉崇明呢?”自崇明清水蟹上市以來,得到了越來越多市民的認可。有食客在黃春的蟹莊吃完螃蟹后豎起大拇指:“沒想到崇明蟹也可以長這么大,味道這么好,以前跑去陽澄湖吃蟹真是太不劃算了。”上海市民的品蟹線路由陽澄湖轉移到崇明,也將帶動崇明餐飲、旅游等產業的發展。
實現更生態的智能養殖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在傳統的養蟹過程中會導致水體氨氮含量慢慢上升,對水質產生一定的影響,這并不符合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的要求。為了能夠讓清水蟹產業長遠和健康地發展,黃春和崇明其他養蟹人決定要改變傳統飼養的模式,探索更加生態的智能化養殖。比如,現在蟹塘換水的方式是將蟹塘水直接排入溝湖中,再將外面的清水引入蟹塘,未來則要采用內循環的方式,實現“零排放”。再比如,清水蟹養殖要投放小魚、螺螄等餌料,過量捕撈會破壞漁業資源,破壞水環境,而清水蟹食用由水產專家研制出的人工餌料,不用投放一只螺螄、一條小魚也能滿足生長需求,且品質不會遜色于用常規養殖方式養出來的蟹。此次“河蟹產業論壇”舉辦的初衷就是邀請相關的水產專家、業內人士一同進行“頭腦風暴”,為如何更加科學、更加生態養殖清水蟹出謀劃策。
在此基礎上,作為清水蟹主要產地之一的綠華鎮,還計劃整合各方資源,將清水蟹養殖業往上下游延伸,“向上”做強做大清水蟹種源的提純和保護,“向下”則進一步拓展蟹文化的傳播,擴大崇明清水蟹的品牌影響力。“種源、養殖、文化均可和旅游業相結合,未來人們到了這里,不僅可品蟹、還可玩蟹、賞蟹,盡興程度會更高。”綠華鎮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