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一早,船老大胡銀寶就急匆匆趕到了玉環坎門國家漁港。胡銀寶踮起腳伸長了脖子,看著披彩戴紅的母船——“東海漁倉”浙玉漁加99999船緩緩起錨離岸,帶著6艘子船向東海作業區疾駛而去。
這意味著玉環市“海上加工中心”、我國首個海捕蝦全產業鏈海上加工中心正式投用,為漁民增收開辟了新渠道。“有了這個加工中心,我們在海上可以直接把蝦貨賣給他們,減少了損耗,還不用回港卸貨加油,成本節約不少啊!”海上加工中心的成立,讓拖蝦近二十年的胡銀寶欣喜不已。
玉環作為漁業大市,2017年實現漁業總產出24.96億。其中,拖蝦作業是玉環捕撈業的支柱,全市共有151艘拖蝦漁船,占捕撈漁船的41.2%,涉及蝦類生產、加工、銷售等產業鏈的相關從業人員達5000余人,年產值達6億多元。
近年來,面對漁業去產能的新常態,玉環市委市政府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積極探索漁業轉型發展的新路子,圍繞品質漁業,依托全省漁業“三位一體”服務試點平臺,致力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組建集加工母船、過駁子船、生產船為一體的海捕蝦全產業鏈海上加工中心,開創全國先河。
“東海漁倉”浙玉漁加99999船是全產業鏈里的加工母船,船體長98米、寬16.8米,總噸位4484噸,持航能力達5個月。過駁子船共有6艘,它們主要承擔“橋梁”作用,也就是將拖蝦漁船上捕獲的蝦過駁到浙玉漁加99999船上。這一母六子,猶如一個移動加工廠,與在海上作業的玉環150多艘拖蝦漁船形成生產加工無縫對接,解決了加工鏈斷檔、食品安全、漁船增產貨賤賣等問題。
走進浙玉漁加99999船的船倉,仿佛置身于一個偌大的加工車間,這里設有4條全自動水產精加工生產線、配備可容納4000多噸鮮貨的冷凍冰庫,從鮮蝦入倉到蒸煮、烘干、篩選、去殼脫肉再到出盒裝成品,整個過程僅需28分鐘。
“以往拖蝦漁船作業返港都要五六天,必須要靠蝦粉添加劑來保持蝦貨的品相。現在我們把加工廠移到海上,及時收購漁民剛捕撈的蝦,再第一時間加工成成品,同時保證了蝦干的賣相和品質,自然能賣好價錢。”玉環東海船倉現代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招永說道。據介紹,海捕蝦全產業鏈海上加工中心加工的蝦干成品統一出口至美國、日本等國,預計年可加工深海蝦2萬噸以上,間接為當地拖蝦漁民增收1億多元。
在首航儀式現場,中國漁業協會有關負責人對玉環市“海上加工中心”給予高度肯定。“玉環市‘海上加工中心’非常好,沒有污染,而且都是保鮮的,在安全生產、綠色食品方面特別是海洋環境保護及陸上環境保護方面都有積極的意義和作用,值得在全國推廣。”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