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企業研究中心發布了2018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榜,廣東海大集團成為總榜TOP100的3家農業企業之一,同時入圍民營TOP50榜單,品牌價值達258億元。
一家扎根農業的企業,如何在養殖戶市場和上市公司資本市場上同時實現品牌價值的提升?海大研究院院長錢雪橋博士在日前接受采訪時表示,“科研+產品+服務”的經營理念正是海大集團打造可信賴品牌的關鍵點。
進入飼料行業20年,海大集團圍繞養殖戶對技術和優質產品高度依賴的現狀,扎實推進科研工作,更探索建設起行業研發實力最強、出成果最多的內部科研機構,在國內外市場上掌握核心技術競爭力。目前,由博士牽頭設立的海大研究團隊覆蓋了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研究、畜禽動物營養與飼料研究、動物育種與苗種繁育技術研究、動物病害診斷與防控研究、生物技術研究、健康養殖技術研究等科研方向。
從發病死亡率80%到保護率80%
疫苗技術贏得國際疫苗巨頭青睞
腹瀉對于人類來說是常見病,但是如果發生在母豬身上,就可能是待產仔豬的死亡信號。一直以來,控制豬流行性腹瀉疫情是養豬業的一大難題,這種由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觸性腸道傳染病,會讓發病仔豬迅速脫水死亡,死亡率高達80至100%,給養豬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海大集團研發的豬流行性腹瀉滅活疫苗除了滿足公司需求外,還以較高的價格轉讓技術給國際疫苗巨頭默沙東。”錢雪橋介紹道,“經過大量的實驗研究證實,該疫苗免疫效果良好,對仔豬的保護率可達80%以上。而且,疫苗突破了常規的注射免疫方式,通過滴鼻方式配合特異性黏膜免疫佐劑,效果非常理想。”
據介紹,該疫苗在去年8月獲得農業部頒發的獸用生物制品臨床試驗批件之后,相繼在廣東、湖南、遼寧三省進行了臨床擴大試驗,目前,該疫苗已進入新獸藥注冊階段,有望在2019年上市。
臨床試驗中,疫苗成功將疫情高達80%的死亡率扭轉為保護率80%。產品的出色表現,也讓海大集團獲得了國際藥廠默沙東的青睞。錢雪橋介紹,海大集團在一些專項上的深入研究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海大集團曾斬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及二等獎等多項國家、省級科技獎勵。
2017年,海大集團主持制定了《草魚配合飼料》國家標準獲得全國飼料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認定通過,此前還主持制定了《飼料原料:干啤酒糟》、《飼料原料:魚漿》等行業標準。同時,在2017年國家農業部公布的14個水產新品種中,海大集團獨占三個。“通過傳統選育技術與分子育種技術結合,我們形成了全球領先的魚蝦育種技術體系,并且在去年獲得武昌魚、對蝦等3個國家級的新品種”,他表示,取得這些成就絕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研究團隊近20年來的厚積薄發。
20年積淀形成行業技術壁壘
產業創新平臺折射科技之光
海大集團取得的一個個全國、全球領先的技術成果就好比三棱鏡折射出的七彩光芒,而海大研究院正是這枚三棱鏡。錢雪橋坦言,企業自建研發機構這條路非常艱難,但是經過近20年的積累,集團搭建起了一個市場導向的產業創新平臺,能夠讓人才、資金、技術、設備等資源在這里匯聚,更高效地實現產業轉化。
以豬腹瀉疫苗的研發為例,海大集團為何能夠走在國際藥廠的前面,錢雪橋認為有三大優勢。“首先,我們這么多年在疫苗開發上積累了許多獨有的技術,包括佐劑、工藝、設備等方面,壓縮了研發成本和周期。其次,因為我們在采集分離病原體方面,找到了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的毒株,這決定了疫苗產生的效果會更加明顯。第三,目前國內動物疫苗行業里絕大部分企業是靠買技術,自主研發的少,而我們的經營思路是必須基于研發,雖然開發周期長達7年,但是形成了很高的技術門檻。”
目前,海大集團擁有一支上千人的研發人才隊伍,其中海大研究院現有研發人員600多人,包括廣州基地500多人,清遠基地100多人。“廣州基地的博士就有近70人,特別是最近幾年,海外留學回國的博士約占引進博士人數的40%。碩士學歷的有350多名。”錢雪橋說。
在硬件基礎方面,集團現擁有精密儀器分析室、動物營養與飼料技術實驗室、微生物技術實驗室、生物化工實驗室、生物技術實驗室、動物醫學實驗室等。在廣東、湖北、福建、山東、越南等地擁有研發中試基地十余個,僅固定投資超3億元。
圍繞種苗、飼料、動保三大領域,海大研究院已搭建起6個研究所,并且通過項目制運作帶動了跨研究所的融合創新。例如,針對桂花魚養殖必須“以魚養魚”的難題,海大集團將選育技術和飼料營養技術相結合,成功研制出鱖魚養殖飼料。以前,用5斤小魚喂養桂花魚增重1斤,需要1年半時間,而現在,用1斤飼料喂養1年2個月之后,桂花魚就可以增重1斤,養殖周期和成本都大大縮減。
機制創新助力打造全球高端人才網
業縱橫向發展劍指“千億”目標
談起研究院的博士人才團隊,錢雪橋臉上自豪的表情溢于言表。數年來,錢雪橋每年都有一次美國高校“獵頭”之旅,一開始是陌生拜訪,慢慢地通過聘用的海歸人才牽線搭橋,建立起了如今圍繞集團戰略發展方向的海外人才交流網絡。
其實,錢雪橋正是海大集團發展初期最早引入的博士之一。2002年之前,錢雪橋還是華中農業大學的一位老師,而在完成了與海大集團合作的項目之后,他作出了離開高校進入企業的決定。“企業更能夠鍛煉人,研究的課題應用性更強,所以很多研發成果能夠快速地轉化。海大對研發人員設立的獨有利益分享機制也更給研發人員帶來成就感和獲得感,研發效率也會明顯提高”,他說。
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飼料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畜禽重要疫病診斷技術院士工作站、廣東省重點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一連串國家級和省級研發項目在海大集團落地,也傳遞著政府對企業自建研發機構的一份肯定和期許。在學術成就領域,2012到2016年,海大集團發表論文180余篇,其中SCI及EI收錄50余篇;申請專利208件,其中授權115件。
從飼料行業出發,海大集團的科研方向也在向更多前沿學科延伸。“還是市場導向的概念,目前動保業務的毛利水平更高,收入每年也保持著30-40%的增長幅度,相信將來這會是海大的核心業務。”錢雪橋表示。例如,在動保微生物技術領域,由海大研究院研發的益生菌類產品已經成功投入市場。未來,用于改良水產養殖環境的益生菌可以向環保產業拓展。
從飼料產業出發,海大集團在邁向千億產值的過程中,這支科研軍團將是其縱向培育核心競爭力和橫向拓寬產業鏈的核心力量。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