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魚是我國四大海水經濟魚類之一,有“海水國魚”美名。自從上個世紀80年代大黃魚人工繁育成功,大黃魚產業產生了劃時代的變化,由原來的海洋捕撈步入工人養殖時代。2012年,我國大黃魚產量超過10萬噸,大黃魚養殖產業發展到現在,養殖年產量已經超過20萬噸。隨著養殖量的逐年擴大,內灣養殖網箱密集程度增加,冰鮮飼料大量投喂,導致一些養殖區域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大黃魚養殖產業升級勢在必行!配合飼料取代冰鮮在養殖中的廣泛應用是大黃魚養殖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
為什么飼料替代冰鮮是大黃魚養殖業的趨勢?
1. 投喂冰鮮環境污染嚴重,病害頻發
目前大黃魚養殖業飼料投喂比例不到30%,依照飼料顆粒和冰鮮的投喂比例按照3:7來算,20萬噸大黃魚大約要使用100萬噸冰鮮料。大量使用冰鮮易造成資源浪費,水環境污染。據報道,使用冰鮮料每噸魚的氮、磷排放量分別達到173公斤和33公斤,分別高于投喂配合飼料216%和165%。大量冰鮮料投喂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寄生蟲、細菌性疾病頻發。在霞浦白沙角以及福鼎區域均爆發過毀滅性寄生蟲病,進而導致區域養殖全軍覆沒。
2. 投喂冰鮮費時費力,人工和機械成本高
投喂冰鮮時勻漿100吊冰鮮料大約需要1個多小時,一般中型養殖戶每天需要勻漿300多吊冰鮮料,花費3-4小時。為了買到質量好的冰鮮料養殖老板們需要半夜到海上冰鮮料市場去排隊買料,十分辛苦!如果改喂配合飼料人工成本至少減少70%。
3. 冰鮮易攜帶病菌,易引起發病
夏季是細菌性疾病的高發期,尤其是臺風后,水底沉積的大量有機物通過密度流到達水體表面,加上魚體刮傷造成傷口,讓病菌有機可乘,引起損耗。據報道,引起魚體細菌性潰瘍的細菌主要是溶藻弧菌、哈維氏弧菌、副溶血弧菌。通過檢測也發現冰鮮料里面存在大量弧菌。
4. 食品安全問題
大量投喂冰鮮造成水環境污染,病菌滋生,進而需要使用藥物治療。國家對食品安全的監管越來越嚴,抗生素藥殘問題凸顯!2017年出口大黃魚被退回十幾批次,行業要自律。
5. 冰鮮料營養不均衡,大量投喂冰鮮料,破壞漁業生態資源
100萬噸的冰鮮魚,大約可以做成25-30萬噸魚粉,而如果以魚粉添加水平為30%來計算,則至少可以制成100萬噸左右的飼料,粗略計算大約可以養殖出近60萬噸左右的魚。如果純用100萬噸冰鮮魚投喂的話,養殖的魚不可能超過20萬噸。用飼料替代冰鮮魚可以大大提高有限的海洋資源的利用效率。
6. 鮮料價格上漲,養殖成本上升
2017年冰鮮料全年平均價格達到1.67元/斤,相比去年增長0.17元/斤,每斤魚養殖成本上升1.19元/斤(飼料系數按7計算)。養殖利潤進一步被壓縮,選擇投喂高檔飼料替代冰鮮,長速快,成本低,條形好。
7. 飼料替代冰鮮到底可不可行?
大黃魚健康養殖,即質量安全、沒有藥物殘留、養殖區域環境污染降到最低,大黃魚配合飼料在推進大黃魚健康養殖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養殖老板們也一直希望配合飼料能夠替代冰鮮料。海大大黃魚項目作為集團的重點項目,海大研究院一半的人力都投入到大黃魚研發項目當中。集團在寧德池下大黃魚實驗基地每年投入達400萬,經過幾年的研發,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實驗基地全程投喂配合飼料,中苗養殖到年底能夠長到1斤以上,長速與冰鮮料組無明顯差異,配合飼料養殖投喂成本低于10元/斤,黃魚體色黃,條形好,也有利于半野生魚養殖。
綜上所述,節能減排,環境友好型的大黃魚健康養殖是大黃魚產業可持續發展之路,而配合飼料全程替代冰鮮料是大黃魚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這需要行業同仁一同推進大黃魚產業向前發展,也祝愿寧德大黃魚產業的明天更燦爛!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