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聯合廣東省海洋與漁業技術推廣總站、觀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順德嘉有得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共同舉辦了受控式集裝箱循環水綠色生態養殖技術現場觀摩活動。全國30多個省(區、市)及計劃單列市水產技術推廣站(中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和企業代表、專家學者350多人到場觀摩。
資源節約是集裝箱養殖的最大優勢
受控式集裝箱循環水綠色生態養殖技術發源于廣東,經過不斷完善,日趨成熟,2017年被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列為八大現代水產養殖模式之一,2018年被農業農村部列入十項重大引領性農業技術。
資源節約是集裝箱養殖的最大優勢。主要表現為“四節”。節地,集裝箱養殖占地面積小,安裝靈活,可最大程度利用非耕地,減少對土地的深挖破壞,在相同養殖產量下,較傳統養殖可節約土地資源75%~98%;節水,采用水體循環利用技術,大大減少了養殖用水量,且不存在清塘干塘、大排大灌、尾水外排等問題,較傳統養殖可節約水資源95%~98%,為水產養殖擴展到缺水地區提供了可能的技術方案;節力,一個工人可以看管多個養殖箱,捕撈簡單,勞動強度小,較傳統池塘養殖節省勞動力50%以上;節料,箱體內高密度養殖,可集中精準投喂,減少飼料浪費,提升飼料利用率。
據受控式集裝箱養殖模式企業代表李作聯介紹,公司2017年開始采用陸基推水集裝箱式養殖模式。該模式減少了養殖場人力配備,38個箱體只需要2個工人進行管理。這些箱體全部用來養殖生魚,生魚苗從260尾/斤的規格,經5個月左右的養殖,售出時每尾規格可達2斤,年產量達到26萬斤,收益60萬左右,較同比傳統池塘養殖增加72%。
典型代表發言
集裝箱養殖為養殖尾水生態治理提供了新方案
環境友好是集裝箱養殖的顯著特色。主要表現為“四融”。物理凈水與生態凈水相融。通過糞污物理過濾和集中分離技術,可分離90%以上養殖固體糞污,利用池塘生態凈水技術有效降低水中氨氮,實現高效經濟凈水。生產和生態相融。集裝箱養殖嚴格按照環境生態承載力規劃生產,促進資源循環利用,能有效實現生態減排。養殖與種植相融。將集裝箱養殖與稻田綜合種養和魚菜共生等模式相結合,將養殖尾水和糞污變為種植的肥料,實現種養循環,資源綜合利用。養殖與休閑相融。通過將養殖池塘轉化為生態凈水濕地,發展科普教育文化,促進水產養殖生態化、景觀化、休閑化,實現水域生態環境優美。
觀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舒銳表示,集裝箱養殖模式采用養殖水體異位處理工藝并結合脫氮原理(氮素循環)設計三級水處理裝置避免了環境污染。安徽有機良莊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借助農村綜合改革及鄉村振興戰略契機,依托新技術、新設備,以及企業科研成果轉化,建成的國內第一家受控式集裝箱養殖“魚-菜生態循環”種養基地。該基地實現了以集裝箱為載體,高密度,循環水為核心特色的種養殖模式,養殖廢水用于澆灌蔬菜、花卉,實現生態循環、種養結合。在哈尼梯田產業扶貧中,云南呼山眾創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產業創新過程開發了將殘餌糞便發酵沉淀后,通過淤泥壓榨機壓榨成塊,生成有機肥料的技術亮點,總結出養殖過程中日常管理是集裝箱養殖盈利的關鍵,且需選用優質種苗與飼料,把握市場需求的養殖要點。
利用聯盟平臺優勢,穩步推動集裝箱養殖產業化發展
集裝箱養殖在當前廣受青睞,但在系統穩定性、不同區域不同品種的適應性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優化。在產業配套方面,產加銷一體化建設還有待加強,訂單生產、加工轉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配套新型經營主體、產業人才的扶持政策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助理黃太壽
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助理黃太壽表示,總站將借中國集裝箱式水產養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成立契機,利用聯盟政、產、學、研、推、用“六位一體”的平臺優勢,加快技術熟化集成,選擇一批具有關鍵性、方向性、前瞻性的關鍵問題,組織開展技術攻關。加快推進《集裝箱式水產養殖技術通則》等技術標準的出臺,加快制定高效集污、尾水生態處理、養殖品種、防病體系、配套飼料、設施裝備等方面的關鍵指標和技術標準。選擇一批有基礎、有優勢、有積極性的地區,建立一批高標準的集裝箱養殖示范基地,加強試驗示范。積極宣傳“集裝箱養殖”綠色、優質、生態的大品牌,創立一批集裝箱養殖區域公共品牌和企業品牌。加強產業配套服務,構建與產業化相關的技術和服務體系,加快培育苗種供應、技術服務、產品營銷等方面的經營主體,完善產業配套服務。
活動同期參會代表還共同見證了中國集裝箱式水產養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成立儀式。此次活動項目管理單位為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支持單位為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廣東省農業農村廳。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