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吃上“中國三文魚”
(記者 孫云)在昨天舉行的第二屆“深遠海養殖技術發展國際研討會”上,記者了解到,中國深遠海養殖2.0版本——大型深海養殖工船在上海誕生。全球首條大型深海養殖工船由上海臨港地區本土企業自主制造,現已完成設計,2022年將在南海下水投產。2023年,國人就可以吃上在中國深海養殖的挪威三文魚,實現挪威三文魚在中國的本地養殖。
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英杰介紹,我國是水產養殖大國,發展深遠海養殖裝備與技術,形成優質蛋白質的“藍色糧倉”,是今后漁業養殖發展的重點。在我國的深遠海養殖探索中,“上海制造”地位凸顯。
今年,國內首個專門致力于深遠海工業化養殖的“智漁工廠”項目在臨港啟動,在2022年下水南海后,可提供近8萬方養殖水體,在12級臺風下安全生產,并能移動躲避超強臺風。作為全球首條大型深海養殖工船,“智漁工廠”項目計劃在南海深海養殖挪威三文魚。挪威三文魚一直深受食客喜愛,但因價格較高,無法“飛入尋常百姓家”,今后將由“智漁工廠”實現本土化養殖,價格也會更“親民”。
同時,在我國首艘自主建造的專業南極磷蝦捕撈加工船“深藍”號上,上海臨港本土企業制造的智能化船載脫殼蝦肉生產線已搭載完成一層甲板,明年一季度即將下水,遠航南極。與會專家指出,南極磷蝦資源裝備和深海養殖工船雙雙實現“上海制造”,體現出上海本土企業強大的研發實力,也將推動實現我國現代化海水養殖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在此次論壇上,澳大利亞藍色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美國國際銅專業協會、上海耕海漁業有限公司四方聯合簽署了關于共同參與澳大利亞藍色經濟合作研究中心的聯合聲明。此外,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寧德富發水產有限公司與智利EcoSea公司也簽約合作,有望把智利先進的網箱沉降裝備引入中國海域大黃魚等魚類的網箱養殖中。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