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時節,陜西省漢陰縣永豐生態農業園區負責人陳小松比以往都要忙,因為不僅要忙著收割稻谷,還要忙著摸魚捉蝦。2018年,陳小松當選為漢陰縣漁業協會會長,成為漢陰縣漁業產業發展的帶頭人,他要帶領漁業大戶發展稻田綜合種養,用實實在在的成效,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為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獻禮。
2018年陳小松響應安康市、縣漁業部門號召,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安康水產試驗示范站吉紅教授的指導下,利用家門口26畝稻田,組織20余位貧困戶參與開展稻蝦綜合種養,共引進蝦苗8萬尾、甲魚2000只,9月就實現了“一田雙收”,每畝同比去年凈增加了3000余元利潤。
同時,他還積極協調專家服務團隊,帶動漢陰縣上的漁業產業大戶,開展了近300畝稻田、藕田養殖小龍蝦、甲魚示范工作,都取得了良好效果,達到了“一畝脫貧一個人,三畝脫貧一家人”的效果。陳小松心里有了底,計劃明年把養殖規模擴大到連片300畝~500畝,并通過協會帶動漢陰縣500畝稻田開展綜合種養,為脫貧攻堅貢獻力量。
與漢陰縣緊鄰的石泉縣池河鎮80后小伙譚磊,也是2018年4月在石泉縣筷子鋪村流轉稻田140畝,分步實施稻田養小龍蝦,近日畝產小龍蝦200余斤,畝產生態稻米800余斤,他和參與種養的農戶都喜獲豐收。
在旬陽縣,雙河鎮為深入推動脫貧摘帽,近年來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布設種養面積2000畝,建立了“公司+園區+合作社+訂單+農戶”運作模式,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與單純種稻相比,畝均增收約3000元,帶動在冊貧困戶180戶,戶均增收約5000元,與之相關的餐飲、加工、休閑等從業人員超過40人。稻漁綜合種養對當地經濟發展尤其是精準扶貧作出了貢獻。
像這樣實施稻田綜合種養的例子,在安康市各縣區不在少數,種養面積近萬畝。究其成功原因,在于稻田綜合種養具有技術門檻低、投入少、見效快的特點。綜合種養疊加了兩個生產場所,充分發揮了稻魚共生互利的作用,不僅提高了土地和水資源的利用率,減少了化肥、農藥等投入消耗,而且這種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大幅提升了稻米和魚、蝦、蟹、甲魚等水產品的品質,達到“一水兩用、一地多收”的效果。
同時,稻田綜合種養也是一種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生態保育型的農業發展模式,既能優化生態,又能產業富民,增強了脫貧致富的信心,推動了鄉村振興。實施稻田綜合種養是安康漁業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是實現產業脫貧的一條簡單、有效的路徑。據了解,目前安康市有稻田47萬畝,其中適合開展稻漁綜合種養面積超過10萬畝。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