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關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海產品正關進口額近800億元,增長幅度超過40%。
文:Louis Harkell
譯:胡路怡
據國家海關公布的最新數據,2018年1至12月,中國正關進口海產品總額達到793.2億元,累計比去年同期增長40.5%。其中HS 03稅目(魚、甲殼動物、軟體動物及其他水生無脊椎動物)下的商品進口額767.1億元,HS 16稅目(魚、甲殼動物、軟體動物及其他水生無脊椎動物的制品)商品進口額26.1億元。
考慮到貨幣匯率波動,按美金計算,2018年進口海產品總額119.1億美元,較2017年增長43.6%。與其他商品比較,海產品進口增幅遠高于其他食品類商品的進口增幅。
去年,中國海產品出口額1,553億元(HS 03和HS 16兩個稅目),增長3%。出口額增速放緩,與國內勞動力成本上漲、水產養殖產量增長減緩、捕撈漁業政策收緊等因素直接相關。
中國是海產品加工業大國,每年從世界各地購買大量原料魚,進行精深加工后再出口海外市場,這塊業務占據了中國進口海產品很大的比例。業內普遍認為,中國崛起的中產階級為整個市場創造了巨大的需求,尤其是消費者開始注重食品安全,越來越多海外品牌產品進入中國,為消費者提供野生和養殖等多種海產品選項。
某業內人士表示,“2018年進口額之所以猛漲,主要歸功于邊貿向正關直銷的轉型。”
近幾年,中國市場對海產品真實消費能力被官方低估,數十萬噸海產品經越南北部邊境非法流入中國境內,這部分產值沒有被官方統計。越南作為海產品凈出口國,2016年進口海產品總額竟超過了50億美元,2001年僅2,500萬美元。
進口、加工、再出口的海產品不會被中國政府征收關稅,但在國內消費的海產品不僅要征收關稅,還要經過嚴格的檢驗檢疫。邊貿走私越是猖獗,合法進口商就越難生存。
去年,中國政府打擊凍品走私的力度史無前例,大型三文魚、白蝦等水產品走私案相繼告破。此外,中國也在逐漸降低進口關稅,為合法進口商提供更多的商業機會。2019年1月1日起,中澳全面自由貿易協定開始實施,澳洲巖龍蝦等高端海產品實現了零關稅整。
海產品正關進口不僅帶動了合法進口商的積極性,也創造了公平的環境拉近國際供應商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