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即將來臨,我們準備把一批優質魚投放市場,賣個好價錢。”1月18日,江山市錦峪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柴小軍高興地告訴筆者。
今年40歲的柴小軍,初中畢業后就從地處深山的老家塘源口鄉跑到市區學做電焊,依靠勤勞守信,投資經營鋁合金店。積累了資金后,又在江山城區農貿城購買了店面和住宅,事業有成。
然而到了2013年,柴小軍發現市場上的石斑魚因數量少、味道鮮,導致價格貴、銷路好。見此情景,腦子靈活的柴小軍馬上聯想到老家塘源口,地處深山,綠林蔥蔥,還有常年不斷的山泉水,是石斑魚自然生長的“天堂”。于是,他萌發了改行養殖石斑魚的念頭。
放棄老本行,放棄好生活,要走“回頭路”,做苦力活,柴小軍這個想法一提出,他的妻子首先反對。“放著好好的城里生活不過,回到深山老塢去養魚,還把全部的錢都投到這里,我開始蠻傷心的,有些想不通。”柴小軍的妻子說。而柴小軍卻認定,老家山清水秀,水質無污染,生態環境好,本來就是石斑魚的生養之地,而眼下石斑魚越來越少,價格比較貴,銷路不用愁,市場前景好。
經過堅持不懈的說服,得到家人的支持后,柴小軍創建了“錦峪公司”,投資20多萬元創新業。他在老家青石村橫坑溪邊上承包了60多畝荒廢多年的山坑梯田,修通了600多米的山路,搭建了簡易用房,改造了養殖池,購買了首期近萬尾石斑魚苗,和妻子一起開始養殖石斑魚。
萬事開頭難。養殖石斑魚“說說容易,實養真難”,柴小軍剛開始養殖就付出了慘痛代價。由于養殖池滲水嚴重,造成池內缺水,魚苗死了不少。而遇上山溪漲大水,養殖池內的魚兒就會往水頭去竄,被沖進溪中。“有一次因溪水上漲,石斑魚就被水沖走100多公斤,損失超過1萬元。”柴小軍回憶道。
吃一塹長一智。柴小軍多次咨詢水利部門的專家,對原來的養殖池進行改造、加固,澆筑水泥立面,加高了池墻,解決了池內漏水和魚苗外逃問題,并對石斑魚的生存環境進行深入研究。經過幾年的摸索,柴小軍基本掌握了石斑魚苗的生活習性。
現在,“錦峪公司”所在的山塢兩邊樹木蔥蘢,溪水嘩嘩,8個大小不一、高低錯落的養殖池沿溪而建,池水清澈見底,成群結隊的石斑魚在歡快地游弋覓食。去年底魚苗已增加到7萬尾,最大的石斑魚達60多克,首批可出售1500公斤成品魚,按目前每公斤140元的市場價計算,預計產值可達20多萬元。
“我準備把石斑魚養殖池擴建成垂釣游樂場,修建幾個柴火灶,開辦農家樂,讓更多的游客來山溝體驗農家生活。”柴小軍相告,今年他打算增加魚苗養殖量,爭取年產成品魚5000公斤。
除了養殖石斑魚,柴小軍還充分利用山地資源優勢,先后投資5萬元種植了1萬多株桂花樹苗和7000多株紅豆杉苗,養了200多只土雞,多種經營,提高經濟效益。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