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傳統養殖習慣里,喜歡用小雜魚作為餌料來養殖大魚,我國每年消耗低值小雜魚達400萬噸,占我國年捕撈產量25%以上。由此也產生了諸多嚴重問題,這種養殖模式亟待改變!比珖䥇f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麥康森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麥康森院士是我國水產養殖領域的專家。他對這種小魚養大魚的養殖感到非常痛心。
“首先是消耗、破壞大量的野生漁業資源,由于被濫捕的小雜魚往往是經濟魚類的幼魚,使得我國沿海原本已處于枯竭的漁業資源無法恢復。這也是西方對我國水產養殖發展模式詬病的焦點。”
“這種用“小魚養大魚”的養殖模式,經濟上并不劃算,效率是餌料養殖的20%甚至10%。這種用更多的漁業資源投入,換來更少的漁獲物的生產方式,是不可持續的!丙溈瞪f。更為嚴重的,直接投喂小雜魚,不僅嚴重污染養殖環境,而且小雜魚在儲藏運輸過程中更容易腐敗變質,成為多種病原的來源,導致養殖病害爆發。由此還會引發養殖病害治療的各種藥物濫用,既給水產養殖帶來更高的成本,也給水產品安全帶來威脅。
上世紀70年代丹麥等歐美國家就開始通過立法來禁止用魚養魚的漁業生產方式。我國作為占世界的2/3的產量的水產養殖大國,近30年來我國水產動物營養研究飼料工業進步顯著,高效人工配合飼料已經基本可以滿足現代水產養殖業的需要。“2013年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時,我就提過這個建議。但是這個問題依然存在!丙溈瞪ㄗh應全面禁止直接用小雜魚進行水產養殖,大力普及高效的人工配合飼料,同時加快立法保護海洋漁業資源、養殖環境和保障養殖產品的安全。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