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海南日報訊:海南中油深海養殖科技開發公司2006年,就投資2個多億,投放深海抗風浪網箱668只,基地海域面積達到20000余畝,放養金鯧魚1500萬尾,海鱘魚103萬尾,年養殖能力達到了2萬噸。一出手,就成了“全國第一”。
有人覺得不解:中石油是生產石油的,怎么搞起了深海養殖?事實上,世界上最早的深海養殖就是由石油企業完成的。上個世紀,挪威海上石油勘探開發企業發現,一些廢棄的海上石油鉆井平臺及設備拆除成本太大,扔了又可惜,于是,他們試著用海上平臺搞起了深海養殖。這一搞不要緊,短短幾年里,挪威深海養殖的三文魚飛到世界各地的餐桌上。三文魚給挪威帶來了滾滾財源。難怪挪威漁民說“挪威人的前途在海里”。
今天,中國企業界的“大哥大”中石油進軍海南海洋,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挪威同行成功的啟發?無論如何,他們的到來,對于海洋大省海南的漁業,對于海南的漁民都是福音。
帶領海南漁民
養大魚發大財
臨高縣委書記符永對中石油的投資最高興。因為海南中油深海養殖科技開發公司的兩個最大規模的基地就在他的“地盤上”。符永說,臨高的漁民得到的實惠最多,是中石油帶領著漁民們闖大海、養大魚、發大財。
海南中油養殖走的是一條極富特色的“公司+漁民,資源+技術”的路子——在哪里養殖,都與當地的漁民合作:公司出網箱設備和資金,這對于資金雄厚的中石油根本不是問題,漁民出魚苗,他們把魚苗養到自己的小網箱中,長到一定程度,再放到公司的深海網箱中去——可以賣給公司,也可以用這些魚苗來入股,賣了錢分紅。聰明的漁民當然是選擇后者,因為他們知道,那些養大了的金鯧魚、海鱘魚的價格和市場相當可觀。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