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蝦共作”,蝦和稻相得益彰,讓農民的“米袋子”和“錢袋子”兩者兼豐,截至2018年底,黃石市“稻蝦共作”面積擴大到10.6萬畝,畝產蝦100—150公斤、稻谷400—600公斤,畝均收入達2000—5000元,“稻蝦共作”被寫入黃石市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得到大力推廣,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脫貧致富朝陽產業。
2018年高企不下的小龍蝦價格吸引了一批農民進入這個市場,據不完全統計,大冶市今年養殖小龍蝦規模較去年增長近3萬畝。欠缺經驗、規模不足,又加上今年小龍蝦的豐產,讓單打獨斗的蝦農吃了不少虧。
“去年小龍蝦賣到30多塊一斤,我就跟著村里人養,沒想到今年來村里收購小龍蝦的價格跌到了10塊錢以下,這樣賣要虧本。挑到市內看看情況,量太少,餐館不收,只能到小區來碰碰運氣。”22日上午,一名來自殷祖鎮的蝦農坐在大冶市廣廈花園門口,向來往的人群叫賣著自家產的小龍蝦。盡管小龍蝦個頭比較大,價格也只要15元一斤,購買的居民并不多,直到中午,一臉盆小龍蝦還有將近一半沒有賣出去。
“小龍蝦還是習慣到餐館或者大排檔吃,在自己家做太麻煩了。”小區居民李莉笑著搖搖頭,兒子和老公都喜歡吃小龍蝦,今年餐館里的小龍蝦價格也不貴,家里打了幾次牙祭,所以也就不那么饞。
“農業生產想要體現出優勢,規模效應必不可缺。”陳貴鎮水產服務中心主任周紅勝說,該鎮鼓勵農民以土地、資金、勞動和技術為紐帶,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和聯合。通過建立專業合作社,提高農產品銷售的集約化,構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從而對抗自然和市場的雙重風險。2018年該鎮“稻蝦共作”面積達1.6萬畝,小龍蝦產量破80萬噸。
提升農業生產規模化的同時,陳貴鎮發力三產融合,以農業帶動旅游,實現合作社、農戶、社會三贏。在5月底陳貴鎮舉行的首屆龍蝦文化旅游節上,除了各色做法的小龍蝦滿足了“吃貨”們的口腹之欲外,最吸引游客的項目不外乎釣龍蝦了——太陽漸漸下山的時候,躲在水底的龍蝦開始覓食。尋一塊干凈的水田,給棉線綁上小塊新鮮豬肝拋入水中,待線被拉直時一邊緩緩往岸邊拖,一邊抄網入水兜起吃餌正歡的小龍蝦……飛濺的水花讓釣到蝦的游客們笑哈哈。
游客玩得開心,蝦農鼓了腰包,陳貴鎮也賺足了眼球。3天的龍蝦節,陳貴鎮共接待游客7萬人次,賣出龍蝦14萬斤,實現旅游收入2000余萬元,開幕式的實況直播吸粉無數。實在的“龍蝦經濟”讓蝦農鼓足了干勁,也讓政府對進一步推廣養殖充滿了信心。
“游客消費有限,更大規模的龍蝦售賣還是得面向市場。”靈鄉鎮顏餐電商的負責人汪學東說,創建顏餐電商的初心就是為缺乏宣傳渠道和銷路、“有貨倒不出來”的農民銷售本地農副產品。“打造知名農村電商品牌”和“讓顧客親眼見到生產過程”的銷售理念讓顏餐電商大獲成功,僅2018年“雙十一”一天,公司就賣出農產品16000余件,銷售額達632萬元,輻射帶動了周邊農村的發展。瞅到小龍蝦市場的火爆,這個“80后”小伙子有了自己的想法。
“小龍蝦開始上市以來,顏餐電商就開始著手收購周邊農戶的蝦,瞄準時下年輕人的快節奏生活,打算做成只需要加熱就可以食用的真空熟食,在網上進行售賣。”在他的淘寶店里,記者看到600克的麻辣味蝦球促銷價為69.8元,配上動人的文字和勾人胃口的成品視頻,銷路甚佳,顧客都給出了一致好評。
“大冶的農村電商氛圍還不夠濃厚,顏餐也是第一次在網上賣小龍蝦,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汪學東說,“我們還要加強面向農戶的電商培訓和宣傳,通過對農產品加工提高附加值,讓他們感受到切實的利益,把互聯網思維帶進農田,和群眾一起致富。”
今年2月召開的大冶市農村工作會議上,“推動農村電商發展”被寫進了大冶市2019年1號文件。文件指出,大冶市將發力推動電子商務產業聚集區建設,通過加快推進市級電商物流配送中心及菜鳥縣倉建設,引進阿里村淘項目,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支持顏餐電商、安盛電商等一批生產基礎好、品牌意識強、線上渠道廣的農村電商示范企業做大做強。在不久的將來,網上賣成品小龍蝦將成為大冶農村的新潮流。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