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閘蟹落戶陜北黃土高原 本報記者 馬昭 攝
黃龍縣位于陜西省中北部,素有陜西的“一葉肺”和“天然氧吧”之美稱。著名的瓦子街戰役就在這里打響,黃龍縣不僅有瓦子街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有聞名遐邇的樹頂漫步景區。8月14日,“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采訪團來到黃龍,感受黃龍縣如何發展“綠色”產業,讓黃土高坡變成金坡銀坡。
被鄉村振興
喚醒的古村莊
在黃龍縣神道嶺的山腳下,有一個名字特別的古村莊:苜渠村。這個風景秀麗、民風淳樸的古村位于圪臺鄉西南7公里。村口,用石頭堆砌的褐馬雞造型詼諧生動,田野里三五成群的農民在板藍根花海間辛勤耕耘。
“以前,村里道路坑坑洼洼,房前屋后隨意搭建的旱廁和窩棚凌亂無章,在雜草叢生的荒坡上塑料袋、秸稈等廢棄物被隨意丟棄,一片陳舊和雜亂。”村支書荊發明說,能有今天的改變源于美麗鄉村建設的實施,2018年以來,圪臺鄉結合鄉村振興,以苜渠村歷史底蘊和田園山水為背景,以“神奇苜渠、尋找童趣”為主題,以中藥材種植基地為依托,打造鄉村振興示范點項目。
荊發明說,苜渠村有35戶101人,是個傳統的農業村。這里地處北緯35度,有其獨特的地域環境,非常適合中藥材生長,更是板藍根開花成藥的“寶地”。圪臺鄉緊抓市場機遇擴大“三變”改革優勢,引進龍頭企業在苜渠村大面積種植中藥材,著力把圪臺打造成連翹之鄉、中藥材小鎮。同時,借助鄉村振興示范點項目,把苜渠村打造成集生態頤養、餐飲住宿、親子互動、農耕體驗為一體的康養度假旅游觀光區。
上海“蟹寶寶”
在陜北茁壯成長
當來自南方的大閘蟹爬上陜北的黃土坡,會不會水土不服呢?在延安市黃龍縣,上海的“蟹寶寶”在這里落了戶,不僅長得身強體壯,還把全國河蟹大賽“金蟹獎”的獎杯帶回了新家。
“蟹寶寶”剛來黃龍,“監護人”的落實便是第一個難題。以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既對養蟹充滿了好奇,又不敢接這個“燙手山芋”。但隨著當地政府投資完善配套基礎設施、提供飼料,聯系上海海洋大學派出教授前來指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心動。2014年中秋節前,大閘蟹試養喜獲成功。
如今的黃龍縣大閘蟹,已遠近聞名,個個青殼白肚,黃毛金爪,個大肉鮮。周邊縣區還流行著這么一句話——“走,去黃龍吃大閘蟹去。”陜北高原上的人,不僅吃上了自家門口的大閘蟹,還借著大閘蟹一舉脫貧。
家住白城橋村的李喜斌,是崾崄鄉大閘蟹養殖大戶,他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推動大閘蟹的發展,黃龍大閘蟹已經注冊了品牌,還憑借養殖大閘蟹走上了一條特色養殖促旅游、特色養殖助力脫貧的道路。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