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明鳳鱉莊的尾水治理系統。(陳朝霞 張立 攝)
日前,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高橋鎮明鳳鱉莊養殖產生的尾水經層層凈化后,符合排放環保要求,成為海曙開展水產養殖尾水治理以來首家啟用的養殖場。海曙區計劃今年內完成6家公司尾水治理,至2022年實現規模養殖場尾水治理全覆蓋,助力“污水零直排”。
據了解,水產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尾水含有較高的氮、磷等,大量排放容易導致鄰近水域富營養化。“尾水治理系統就好比給養殖場裝上一個凈化器。經過生態處理,使尾水的污染物指標完全符合淡水養殖排放標準,排放后就不會造成污染了。”海曙區漁業與農業機械化技術管理服務站相關負責人表示。
作為海曙區面積最大的水產養殖場,明鳳鱉莊養殖面積有367畝,養殖甲魚規模保持在500噸。站在田埂上望向凈水池,池中不僅種植了水生植物,幾臺曝氣機正不停地噴著水花。“排出的養殖尾水經過沉淀池、過濾壩、曝氣池、生物處理池等層層處理后,明顯變得清澈了。”海曙區高橋鎮明鳳鱉莊負責人張明興指著凈水池介紹,水產養殖離不開水,處理后的養殖尾水可以再利用。
除了節約用水,凈化后的尾水還是個“寶”。“甲魚養殖有別于其他水產養殖,養甲魚不能頻繁換水。”張明興說,凈化后的尾水“原汁原味”回流到養殖場,其實也降低了甲魚因換水致病的風險。循環利用不僅保護了外河自然水域,而且避免了外河污染水源的流入,一舉兩得,且循環水養出來的甲魚沒有泥腥味,保證了甲魚品質。
在耕澤院家庭農場負責人戴文土眼中,投用尾水治理系統治理尾水,是優化養殖結構、助推轉型升級的支點。“今年9月就可以建成運行,到時候我們這里就是一個高標準的養魚基地。”戴文土介紹,農場內有80畝魚塘,養殖的是四大家魚,以前是配合家庭農場經營提供休閑垂釣,如今他對魚塘有了更大的規劃。“經過生態凈化處理,尾水全部內循環使用,然后再設置‘跑道養魚’設備,這樣養出來的魚肉質緊,口感鮮美。”戴文土說,魚塘下養魚、上種花,尾水不再外排,實現生態環保和綠色發展。
“海曙啟動水產養殖尾水治理工作是鞏固‘五水共治’成效的抓手,也是保護漁業水域生態環境、加快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手。”海曙區漁業與農業機械化技術管理服務站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往如何處理換下來的尾水一直困擾著養殖戶,如今經過生態處理,尾水的各項污染物指標完全符合淡水養殖排放要求,這樣排放出去就不會造成污染了。
目前,海曙區有2家養殖場完成了養殖尾水治理,另有4家今年內實現治理。據介紹,在養殖周期的各個階段,海曙區漁業與農機站和來自第三方的檢測人員將對各個排水口進行采樣,定期對尾水的COD、總氮、總磷等進行檢測。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