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25日,各地號牌的車輛擠滿了蘇州陽澄湖邊。陽澄湖迎來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時節。“陽澄湖大閘蟹”名揚海內外。但是“人怕出名蟹怕肥”,陽澄湖大閘蟹的高知名度也給它帶來了諸多煩惱。長期以來,市場上充斥著假冒的陽澄湖大閘蟹。今年的防偽蟹扣在保持原有專業防偽功能的基礎上,著重在結構外觀和編碼查驗等方面作了升級。
“秋風起,蟹腳癢”,吃蟹的季節到了,名聞遐邇的“陽澄湖大閘蟹”迎來了銷售旺季,假冒的“陽澄湖大閘蟹”也隨之登場。
有統計顯示,2017年陽澄湖大閘蟹真實市值約3億元人民幣,但是當年“陽澄湖大閘蟹”的總營銷額卻達到了300億元,真蟹與假蟹的比例高達1:99。市場上99%的陽澄湖大閘蟹是冒牌貨,偌大的假冒數據令人驚心。
據介紹,今年的防偽蟹扣在保持原有專業防偽功能的基礎上,著重在結構外觀和編碼查驗等方面做了升級。此外,今年還升級了防偽查驗平臺,增強標識溯源功能。消費者可通過掃描蟹扣上的二維碼,了解大閘蟹是否確實產自陽澄湖。按理說,從陽澄湖大閘蟹身份的證明——防偽蟹扣進行技術升級,對于打擊假冒偽劣是個好事,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一是防偽蟹扣的的發放數量標準制定于2004年前后,實際參考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大閘蟹養殖密度。現在十余年過去了,養殖密度大幅增加,卻還沿用之前的標準,導致很多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實際上是無扣可戴。
二是由于保護辦提供的防偽蟹扣數量不夠用,于是行業協會、蟹企都推出了自己的蟹扣,市場上蟹扣五花八門,消費者眼花繚亂,不明底細。
三是在實際操作中,有些蟹農為圖方便或者想以假亂真,謀取利潤,經常是蟹與扣分離,導致一些真扣會套在假蟹上。
農產品可追溯體系是一套非常有效監管農產品質量、品質的路徑,防偽蟹扣是其中的具體體現。然而,毋庸諱言,假冒陽澄湖大閘蟹已然是一個全行業的問題。正是由于相關監管工作的缺位乃至失職瀆職,以及從業人員的瘋狂逐利行為,才使得真蟹扣不夠戴、假冒生意日益猖獗,于是便有了假蟹滿地爬、真假比例高達1:99的尷尬數據。
法治是市場經濟的保障,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假冒的陽澄湖大閘蟹泛濫成災,違反市場規則,擾亂市場秩序,損害了消費者權益。破壞誠信道德,當被遏制。
當地監管部門要切實負起監管職責,真抓實干,做好防偽蟹扣發放數量這個基本工作,提高法規意識,強化監管力度,升級防偽技術,讓更多的正宗陽澄湖大閘蟹獲得“護身金牌”,同時扭轉錯誤的本地經濟保護主義觀念,嚴厲打擊假冒行為,消弭監管漏洞,用有效手段遏制制假售假之風。
行業從業者也要克服唯利是圖、賺快錢的急功近利思維,自覺維護“陽澄湖大閘蟹”這個難得的知名品牌,不要讓假冒品牌大閘蟹肆意橫行,畢竟毀掉品牌易,樹起品牌難。一旦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不斷遭遇假冒及差評,劣幣驅逐良幣,毀掉的可是整個陽澄湖大閘蟹的市場美譽度及長遠利益,也會對行業發展、品牌發展、市場秩序及社會誠信造成嚴重后果,對此社會各界都要保持高度警惕。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