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背、白肚、金爪、黃毛,這是我們養殖的這個品種最典型的特征。”10月9日下午,在位于上海浦東新區新場鎮航三路上的浦東本地大閘蟹生態養殖基地,上海塘之趣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吳海鷗介紹著他的大閘蟹養殖成果。作為浦東新區最早進行大規模中華絨螯蟹養殖的農業企業,塘之趣利用短短三年時間,在浦東開啟了規模化養蟹先河,并一躍成為后起之秀。
“良種”和“良法”
今年是塘之趣第三年獲得豐收。在嘗試220畝這個養蟹規模之前,過去長期從事建筑行業的吳海鷗并沒有多少水產養殖的經驗——30畝水面,試驗了兩年。而且,在試驗的兩年中,也大多是自己在摸索。
真正讓他有勇氣直接把規模擴大到200多畝,是在浦東新區農業技術部門的引薦下,結識了王成輝這樣一位“朋友”。
作為上海海洋大學教授、上海河蟹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王成輝不但攜團隊選育了基地養殖的中華絨螯蟹品種“江海21”,還為基地帶來一系列的配套技術指導——“種草、稀放、投螺、調水”的生態養殖模式。
“江海21”由是上海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級河蟹新品種,也是全國河蟹大賽“最佳種質獎”獲得者。王成輝介紹說,“江海21”品種具有生長快、規格大、產量高等特點。除此之外,“江海21”還是河蟹養殖業知名的“大長腿”,具有步足長、顏值高等特征。迄今為止,“江海21”品種已累計在全國16個省市區養殖,“江海21”的選育和推廣,讓上海乃至全國消費者吃到了顏值更高、味道更美、個頭更大的大閘蟹。
為了把良好養殖方法的正面效應放大,公司請浦東新區水產技術推廣站作為公司技術支撐單位,在河蟹產業技術體系生態養殖模式的基礎上,開展聯合攻關,結合蟹塘的建設情況,逐漸探索出符合浦東養殖和公司實際的大規格中華絨螯蟹養殖規程。
“好水”和“好人”
“除了前面的良種、良法,還需要好的環境和好的‘人’,要把養蟹當成事業來做。”王成輝總結了“四個好”的優質河蟹養殖秘訣,“短短三年的時間,吳海鷗已經可以稱得上是河蟹養殖的‘土專家’了,這與他對河蟹的認真鉆研是分不開的。”
據介紹,吳海鷗專程從澳大利亞等國家進口了水草在塘內種植,除了為河蟹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還能起到增強光合作用、防止水體富營養化的作用。有一些水草還能成為河蟹的食物。為確保河蟹在規格上能夠實現目標,基地平均每畝水面蟹苗的投放量都不超過700尾。
除此之外,塘之趣河蟹的“飲食”也被精心設計——堅持“葷素搭配”,除了投喂玉米等顆粒飼料,還堅持投喂螺螄——為了滿足每年80噸的需求量,整個養殖周期內,吳海鷗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向周邊的農戶收購螺螄。而螺螄的投放時間和投放量,也都需要根據蟹的生長周期、水質情況等盡量調整,也是一項技術活兒。
為了讓科學的水草種植、河蟹養殖經驗嚴格執行,各類水產養殖實用技術培訓也成了基地員工每年的“必修課”。目前,公司擁有高級技師1人、中級技師3人、技術工人10人,使得公司擁有了相對雄厚的技術力量。
從“金蟹獎”到“金字招牌”
“王寶和杯”全國河蟹大賽一直被稱作是河蟹養殖領域的“奧斯卡”,每年的大賽,都會吸引來自上海、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山東等不同省份、地區的數十家企業參賽,所有評比參數采用上海海洋大學開發的“全國河蟹大賽評比軟件系統”來進行。
經過系統在綜合參賽河蟹體重、殼長、肥滿度和個體差異后的打分,塘之趣選送的河蟹在2017、2018連續兩年獲得“金蟹獎”。“王寶和杯”全國河蟹大賽已經連續舉辦12年,已經成為全國河蟹評比活動最具權威性的平臺。在最高舞臺上斬獲殊榮,正是對塘之趣河蟹品質的最好認證。
據介紹,浦東新區農業農村委等部門經常到塘之趣生產基地來抽查水質,檢測下來,蟹塘的水“基本上都能達到二類水的標準”。恰如王成輝所述,目前全國各地已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水域特點的生態養蟹模式與技術,構建了“水下森林”和“水底草原”,一些養殖地的池塘水質指標與環境已優于外部水源,河蟹已處于水產品食品安全等級“金字塔”高端。加上科學的養殖管理,使得浦東蟹個個青殼白肚、腿長腮凈,“顏值”頗高,口感更鮮甜有彈性。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