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中國泗洪第四屆稻米文化節專場推介活動在江蘇泗洪舉行。據了解,泗洪縣大力發展“稻蟹共生”等種植模式,不僅改善了稻田生態環境,還提高稻米的產量和品質,每畝地可以增收8000元以上。
推介活動由江蘇省泗洪縣人民政府、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主辦,泗洪縣農業農村局、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新媒體中心承辦。
“稻蟹共生”帶動農戶年增收一千余萬
(圖為蘇北糧油“稻蟹共生”種植基地)
泗洪縣地處江蘇省洪澤湖西岸、淮河中游,季風顯著,四季分明,雨量集中,光能充足,熱量富裕,十分有利于培育優質稻米。據統計,泗洪縣水稻種植面積達83萬畝,年產稻米46萬噸。近年來,隨著生態農業的逐步發展,該縣先后建成了26.16萬畝水稻無公害農產品(000061,股吧)生產基地和近萬畝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
為創建“泗洪大米”品牌,該縣引導廣大農民增施有機肥,同時鼓勵農民搞稻田養殖,通過稻田養蟹、稻田養蝦、稻田養鴨等方式,努力改善稻田生態環境,提高稻米的產量和品質。
11月2日,采風團隊來到位于泗洪縣的蘇北糧油“稻蟹共生”種植基地,現場看見一塊3畝地的水稻,外圍一圈圍著是養殖大閘蟹的“塘口”。據蘇北糧油相關負責人陳雪峰介紹,該地塊是屬于蘇北糧油和京東集團開展的“農民種地不花錢扶貧”項目,采用圍溝積水,中間栽稻,稻田養蟹。
“螃蟹的爬行可以促進水稻的生長發育,螃蟹的糞便是天然的有機肥,螃蟹吃稻田里的蟲子,這樣的生長環境,以及種養模式,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自然天成。”陳雪峰說,基地還采用休耕輪作模式,一年只種一季水稻,延長水稻的生長周期,確保品質不退化。
該項目占地面積約2000畝,目前已累計簽訂稻蟹(蝦)共養訂單5萬畝(稻蝦基地4.5萬畝、稻蟹基地0.5萬畝),預計帶動千余名糧農增收,每畝地可以增加收益8000元以上。截至2018年底,項目總簽訂優質水稻訂單十萬余畝,帶動項目區域內農戶年增收一千余萬元。
糧食田間監測站可監測風速濕度等
科技種植方面,泗洪縣也走在前列。泗洪縣在稻田里建起了糧食田間監測站,無論是田間風速、風向、空氣溫濕度、大氣壓、光照、土壤溫濕度、土壤PH值等環境信息,還是土壤質量、水源質量,稻農們都能在對應的手機app上清楚看到。
同時,泗洪的稻農們還享受到了糧食質量追溯系統帶來的便利。系統被稻農們稱為“智慧糧庫”,分為種植、倉儲、加工、運輸和銷售五個環節,有了它,稻農們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糧食收購入庫更快了。而因為各環節信息都將隨時上報系統統一監管,只要對著產品二維碼“掃一掃”,便可一步溯源,糧食“上了戶口”,也增加了一道品質保證,質量過硬的糧食不怕沒銷路。
此外,泗洪縣政府積極為水稻品牌“背書”。與京東集團、蘇北糧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由蘇北糧油與種植農戶簽定優質農稻種植訂單,京東集團負責糧食銷售,只要糧食質量達標,稻農們就能感受“糧食未種,訂單敲門”的安心,體驗“只管種、不管銷”的便利。蘇北糧油還承諾,用高于市場價的價格收購稻農手上的優質糧食。如今,稻農們可從每畝地上多賺200元,大大激發了他們鉆研科學種植、提升稻米品質的積極性。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