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鳳正在拆解漁船
曾經,以船為家,他們“江為田園魚為衣食”
如今,退漁上岸,他們親手拆了自家漁船……
靠水吃水
2008年后,長江、岷江、金沙江河魚價格一年比一年高。羅仁華回憶,到2018年,河魚的平均價格可以達到每斤100元左右。一條漁船,打魚時間除去禁漁期和汛期,一般在半年左右,平均年收入12萬元以上。
支持禁捕
“我今年73歲,6歲開始捕魚,在長江打魚67年。原來打魚效益還不錯,現在魚少了,收益一年不如一年。”宜賓李莊古鎮漁民彭云華說,漁民上岸政策出來之后,大家都很支持,“保護長江就是為了子孫后代”。
政策幫扶
為了推進漁民退捕工作,四川宜賓市敘州區統籌上級財政補助資金和本級資金2561.2萬元,用于漁民退捕捕撈權收回、專用工具回收報廢、轉產轉業過渡期補助、提前退捕獎補及退捕工作經費等。漁民上岸后,相關部門將對他們進行技能培訓,幫助他們實現就近創業就業,開啟新的生活。
凌晨5點,天光未亮,張勇借助手電筒的光照,穿過四川宜賓南廣老街的巷道,來到河邊。南廣河口連接的長江,在兩岸城市燈光的映照下,泛起灰白色的薄霧,水聲潺潺。
長江的凌晨,靜逸而安詳,張勇感覺有點涼意。這一天是2019年11月26日,一家三代打魚的張勇和母親商定:今天起網上岸,永遠不再入長江打魚。
頭天傍晚,下班回家的張勇和母親一道,駕駛川漁宜0061號漁船下網,從南廣河一直鋪網到長江。頭天下網,第二天起網,這是長江漁民最傳統的捕撈方式。最后一次捕魚收獲不佳,張勇只捕到一條五斤多重的白鰱魚。“不賣了,自己吃,算是個紀念!”張勇說。
2018年10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意見正式發布,長江漁民“退漁上岸”也最終落槌。2019年6月,《四川省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出臺,切實落實保護長江水生生物資源,修復長江水域生態環境。很快,宜賓、瀘州分別制定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各區縣分別于10月、11月制定落地實施方案,啟動漁民退捕工作。
作為“最后的長江漁民”,世代打魚的張勇一家,從此“上岸”了……
漁民上岸,結束以船為家
退捕上岸
拒絕切割木船 漁民們自己親手拆船
取魚,收網,11月26日早上7點多,張勇駕船回到南廣河榨子母碼頭。此時的碼頭岸上,已錯亂地擺了五六條木船。張勇回家換了衣服,匆匆趕往三公里外的單位上班……
中午時分,安靜的南廣河榨子母碼頭傳來噼里啪啦的敲打聲。這一天是退捕上岸的日子,張勇的母親劉國鳳及其姐姐一家,正在拆解木船。
而在距離碼頭20多公里外的金沙江江灘上,16艘鐵質機動漁船已被割為兩段。這些漁船中最長的近13米,重約兩噸。被拆解后的機動船,以變賣廢鐵方式,處理殘值,歸漁民所有。
漁政部門曾提出集中切割木船,遭到了張勇等漁民拒絕。“我們的船要么是烏木打的,要么是楨楠打的,木頭還有用。”于是,南廣的漁民們選擇自己拆船,將烏木、楨楠木板盡量完整地拆卸下來背回家。上好的烏木、楨楠,都是打造家具、工藝品的好材料。
張勇家的川宜漁0061號船十多年前打造的,主體為烏木。“烏木耐泡、耐用,十多年完好無損。”張勇回憶,當年打條木船,材料加人工工資,要三萬多元。
漁翁精神
曾經靠水吃水 長江打魚養活一家人
張勇一家都是土生土長的南廣人,外公外婆就是漁民,一輩子在長江上打魚。張勇的母親劉國鳳姐妹三人,結婚后也都在長江和南廣河上打魚為生。
劉國鳳記得,自己十多歲就跟父母一起巡江打魚,長江養育了肥美的魚蝦,也養育了打魚人。結婚后,劉國鳳和丈夫張興華,三十多年來也一直從事打魚工作。
“打魚人家撐桿勁,只為飽腹日日勤!”這是老漁民張興華的座右銘,也是他從上一輩老漁人身上繼承下來的“漁翁精神”。
長江上打魚,主要是在水中下網,網為排網,長者超過1000米,短的也有七八百米。一般是傍晚至夜間下網,凌晨四五點鐘駕船收網。上世紀80年代末,宜賓當地工作一個月只有四五十元工資,而張興華靠捕魚,月收入可以高達百元左右。
南廣河灘上沒有多少土地,南廣鎮又是通往高縣、筠連等地的水陸碼頭,聚居著來往客商和當地人。既沒有土地,又不能外出打工,張興華、劉國鳳等當地人只有“靠水吃水”,打魚養活一家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吃住都在船上,只要你肯干肯出力,就有回報。”劉國鳳記得自己第一次打魚,浪一來就有點穩不住。漁民們的經驗是:大浪打來,船晃得兇,但是只要不怕,幾乎不會出事。要是怕了就會心慌,一慌晃得更兇。
2018年初,宜賓一家自媒體曾專門拍攝了55歲的張興華打魚的故事。當時,張興華就敏銳地預料到了長江漁民遲早會“起坡”(方言,上岸的意思)。而在拍完節目的當年,他就不幸因病去世。至今,兒子張勇的手機里仍然收藏著這段珍貴的視頻。
今年11月中旬,長江漁民“退漁上岸”政策落地時,南廣鎮共有9條漁船,其中劉國鳳姐妹三人家里都有漁船。
世代漁民
金沙江邊小漁村 所有漁民都“上岸”了
退漁上岸的不止南廣鎮漁民,還有距離長江宜賓合江門上游8公里外的金沙江邊的東岳村,前臨洶涌的金沙江,背靠陡峭的懸崖絕壁。
據當地人介紹,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金沙江邊的東岳村僅有的河灘地,也只有大半年時間可以種點蔬菜和水果。村民吃米吃糧,都要靠買。
過去,東岳村民或走水行船、打工為生,或靠水打魚維系生計,很多人家世代都是漁民。1949年以后,當地漁民加入漁業社,統一捕撈作業、采買調賣,漁民們算是有了組織和依靠。
上世紀80年代,長江沿線漁業社紛紛解散,漁民各回原籍。此后,正值青壯年的“漁二代”們重操父輩舊業,開始下水捕魚。
在僅有50余戶(原30余戶)的東岳村,到2019年10月共有18艘漁船。跟南廣漁民的木船不同,東岳的大漁船全是鐵船,最長的近13米,自重超過2噸。
據漁民羅仁華、羅仁富介紹,自己兄弟二人在金沙江打魚20余年。羅仁華打魚作業多次遇險,有次船翻了,所幸人被救上岸。
前些年,長江水系好打魚,但是價格不高。2008年后,長江、岷江、金沙江河魚價格一年比一年高。羅仁華回憶,到2018年,河魚的平均價格可以達到每斤100元左右。
一條漁船,打魚時間除去禁漁期和汛期,一般在半年左右,平均年收入12萬元以上。“打魚多少,全看各人技術和付出程度,勤快的就打魚多,收入高。”羅仁富說。
打魚30多年,維持一家生活,羅仁華把孩子撫養成人。如今,東岳村的年輕人基本在宜賓、成都等地工作,幾乎無人再承父業。
現在,東岳村所有漁民都“上岸”了。
保護長江,為了子孫后代
“打算學一點技術, 反正我們還年輕”
“注意,這里馬上要進行漁民專業生產工具報廢拆解,請大家退后到警戒線外。”11月13日,在宜賓市翠屏區李莊鎮下壩村的長江邊,10艘漁船停靠于此等待著被拆解,成為四川境內長江漁船“第一拆”。
長江漁民以家庭為單位捕魚作業,10艘漁船拆解,標志著10個漁民家庭正式退捕。同時,也標志著四川正式啟動長江漁民退捕上岸工作。
“我今年73歲,6歲開始捕魚,在長江打魚67年。原來打魚效益還不錯,現在魚少了,收益一年不如一年。”宜賓李莊古鎮漁民彭云華說,漁民上岸政策出來之后,大家都很支持,“保護長江就是為了子孫后代”。
在古鎮李莊17戶漁民中,彭云華、彭富珍祖輩世代都在長江打魚。11月12日晚,他們在江中最后一次撒網,13日凌晨最后一次起網收魚。
“我在船上出生長大,三代都是漁民,禁捕上岸以后,打算學一點技術,反正我們還年輕。”彭富珍說。
“再捕下去,
子孫后代無魚可捕”
早在2018年1月,老漁民張興華就意識到漁民遲早要退漁上岸,“再捕下去,子孫后代無魚可捕”。
漁民們記得,以前長江水系魚很多,鱘魚都看得到。后來,魚種日漸減少,河魚越來越難捕撈。這些跟魚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漁民,也希望國家出臺強有力的政策,來保護長江母親河,保護長江水生生物群。
春江水暖鴨先知,對于長江漁業過度捕撈的現狀,漁民們最有發言權。
“當然是支持全面禁捕的,這對于長江漁業生物群休養生息非常重要。”漁民劉國鳳和羅仁華兄弟都表達了同樣的意愿。
2018年10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意見正式發布,長江漁民“退漁上岸”也最終落槌。
國務院提出的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現常年禁捕,水生生物保護區建設和監管能力顯著提升,保護功能充分發揮,重要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關鍵生境修復取得實質性進展,水生生物資源恢復性增長,水域生態環境惡化和水生生物多樣性下降趨勢基本遏制;到2035年,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水生生物棲息生境得到全面保護,水生生物資源顯著增長,水域生態功能有效恢復。
2019年6月,《四川省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出臺,切實落實保護長江水生生物資源,修復長江水域生態環境。很快,宜賓、瀘州分別制定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各區縣分別于10月、11月制定落地實施方案啟動漁民退捕工作。
轉產上岸
把不舍裝進行囊,開啟創業就業新生活
11月27日,在敘州區長江支流越溪河干溪口,船籍為“川宜漁91622”的捕魚船被依法銷毀。漁船銷毀區域從長江主水系,延伸到大小支流。
為了推進漁民退捕工作,宜賓市敘州區統籌上級財政補助資金和本級資金2561.2萬元,用于漁民退捕捕撈權收回、專用工具回收報廢、轉產轉業過渡期補助、提前退捕獎補及退捕工作經費等。同時,宜賓、瀘州各地均配套出臺了相關補償政策,落實專項資金。對于漁船銷毀,每條船要登記、核查,銷毀前后拍照,建立專門檔案。
漁民上岸后,相關部門將對他們進行技能培訓,幫助他們實現就近創業就業,開啟新的生活。
“漁民上岸,是為了讓長江水生生物得到休養生息,讓魚多起來,讓長江變得更美、更好。”宜賓市翠屏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加大力度,對沿江的居民進行宣傳。同時,執法部門還將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不定時、不定期對沿江進行巡查,發現有違規捕撈行為、違規電魚行為,將嚴厲查處。
長江在四川境內的宜賓、瀘州江段,均屬于長江上游特有珍稀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這個保護區金沙江起于向家壩水電站大壩、岷江起于敘州區月波,止于重慶。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