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的12月前后,在粵東和福建的漳浦、長樂等地發現高密度養殖的南美白對蝦出現爆發性死亡,尤其是二三十頭的大蝦。在病死蝦泳足附近的甲殼出現明顯的發黑癥狀,養殖戶稱為“黑腳病”。
黑腳病簡析:
1、“黑腳”病毒病在低溫期高發,水溫在22℃以下,近期進入冬季,白天晚上溫差大也是誘因。
2、同時此時的養殖池塘底質差、水體的氨氮、亞硝酸鹽比較高,該病毒病和環境惡化有一定關系。
3、通過一線走塘觀察,“黑腳”病高發的蝦塘,發病前期養殖塘的蝦肝胰腺發黃,后盲囊模糊發紅;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徐老師等人通過熒光定量PCR方法進行了多種對蝦的病原檢測,檢測結果表明:“黑腳病”的發生和一種新型的蝦類虹彩病毒(CQIV)感染有關系;但是在實驗室進行CQIV人工口服攻毒實驗,發病死亡的對蝦很少出現“黑腳”癥狀。
何為虹彩病毒?
虹彩病毒病是一種廣泛存在于水生動物且危害較大的病毒性疾病。目前,虹彩病毒成為一些魚類、兩棲類動物的新型病原體,特別是水產養殖業中的經濟類品種再加上其特殊的生物學特性,因此越發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
爆發條件:高鹽度、高密度的高位池養殖,氣溫低于22℃;
爆發時間:高發期是養殖60天以后;
病害癥狀:開始爆發時對蝦全身黑斑,再到甲殼微紅,直到死亡后游泳足附近的甲殼出現明顯的發黑癥狀(與池底有機質多引起的中毒性死亡的黑腳病區別:無法清洗干凈)。
“黑腳”病的預防
目前黑腳病一旦發生,尤其是當死蝦數量增加時,并無有效的處理辦法,建議及時出蝦,不要拖延,盡可能降低損失。
沒有出現黑腳病的蝦塘,此階段一定要做好相關防控措施,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建議大家不要亂消毒,因為常規的消毒劑(氯制劑、過硫酸氫鉀等)主要是針對細菌性疾病,對病毒的控制并不是很有效,反而會對蝦產生刺激,降低蝦的免疫力,常常適得其反。
防治推薦產品:黑腳快克A+B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