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視頻在抖音上熱傳,視頻拍攝地點為一個大棚養殖小龍蝦的室內,在偌大的養殖場上,已經基本沒有小龍蝦,只有光禿禿的藍色地膜。拍攝的主人在視頻中講了這么一段話:
“兩萬四千塊的蝦苗,就剩這么一點,大棚是養不了龍蝦的,大家不要上當受騙,我就是被騙得很慘,投資了三十萬元。”
視頻是真是假無法考究,但大棚養殖小龍蝦是否真的行得通,還是如視頻主人所說的投入的蝦苗幾乎全軍覆沒,三十萬打水漂?對此,一些業內人士的見解更趨同一個結論:大棚養殖不可靠,是設備廠家推出的概念。
注意,本文所謂的大棚室內養殖,并非是在原有池塘上直接搭建溫棚,而是重新在空地上建棚,地上鋪膜,與外塘野生狀態不一樣。
據悉,近幾年國內有部分養殖戶采用了搭棚的室內養殖小龍蝦模式,但最終虧本而歸,因此大棚養殖始終沒有火熱起來,目前小龍蝦的主流模式依然是蝦稻模式。
“小龍蝦是不耐受應激的,特別是脆弱的蝦苗,如果把蝦苗從外塘撈起轉移到大棚里,是很難適應室內環境,往往很容易死亡!”有業者介紹,隨著氣溫下降,在外塘的小龍蝦會打洞藏在洞穴,如果人為地從外塘抓起放到溫棚里面,環境突然改變,很容易受應激而死掉。
“大棚的環境無法和外塘相比,小龍蝦在養殖過程中需要打洞、水草、肥水等,如果滿足不了這些條件,小龍蝦無法生存。大棚內是鋪地膜的,小龍蝦自然也打不了洞,更不用說肥水、培育水草了!
河南信陽某經銷商介紹,這些年當地有部分養殖戶開始嘗試大棚模式,一套的設備下來花費幾萬元/畝,養殖戶為了賺回成本,不惜增加了養殖密度,希望提高產量來獲得更大的收益,但一頓操作下來,蝦苗往往在3~7天左右開始大規模死亡,所有的投入付諸東流。
“外塘養殖,即使去年行情低迷,但至少還有20%~30%的養殖戶保本或賺錢;但如果是大棚養殖,就根本沒有成功率可言,因為養不出,這就是模式的問題了!蹦辰涗N商說道。
外塘養殖
要成功在大棚內養殖小龍蝦,不僅僅是靠設備,而更多的是要關注池塘本身的環境條件。在國內,有企業建造溫室養殖場,相比外塘養殖要取得更高的產量,這種模式與上述的“大棚養殖”概念不同。
溫室養殖場內,保留了池塘的原生環境,冬季種滿水草,夏季種植水稻,再加上溫室封閉,保證溫室內高含氧量,讓小龍蝦個頭長大,水質變清。由于大棚的存在控制了室內溫度,從而延長了出蝦時間,相比外塘有一定的優勢,產量也更高。
此外,還有所謂的反季節養蝦,即在外塘氣溫下降之前,將外塘的小龍蝦成蝦捕撈出來,再暫養到溫棚中,由于成蝦的耐受力相對蝦苗要好,可以存活一定時間。
等到冬天外塘小龍蝦進洞過冬,市場缺蝦,蝦價上漲,養殖戶再將溫棚內的小龍蝦上市,從而大賺一筆。這種模式的大棚僅是起到暫養、囤貨的作用,而并非從蝦苗階段養出來。
當前,國內大棚養殖模式仍然經驗欠缺、技術不成熟,且資金投入較大,具備一定的風險性,雖溫室養殖場有過可觀的產量,但并不適合普通養殖戶模仿和進入。至于簡單的大棚養殖,基本沒有成功率,坑過不少養殖戶。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