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水產品產地存量充足,市場供應有保障。但受運輸不暢、消費尋求減少等因素的影響,水產品“賣難”“壓塘”現象時有發生。
為進一步有效銜接產銷,解決水產品和苗種對接問題,在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統籌指導下,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運營的“全國水產品產銷對接平臺”于19日晚上線。無論是“魚交易”,還是“苗交易”,廣大漁民、漁企都可通過平臺免費發布信息,解決疫情期間“賣不出”“買不到”的問題。
與此同時,各地漁業主管部門也紛紛出新招、出實招,急漁民之所急。到底都有哪些好辦法?我們一起來看——
安徽:“整鄉下單”,皖魯兩地聯袂上演“適銷對路”
唐小飛,是安徽宣城市宣州區水陽鎮的扣蟹養殖戶。記者撥通他的電話時,他正忙著溝通對接存塘扣蟹的銷路。
“這段時間已經陸續賣了7萬多斤,差不多占總量的70%。大部分是銷往江蘇、山東,還有省內的馬鞍上當涂。我們合作社大約還有3萬斤待售,我自己的塘里還剩有5千多斤。剩下的這部分,原本都是要發湖北的,目前還在想辦法對接銷路。”言語間,唐小飛似乎已不那么焦急。
他告訴記者,受到疫情影響,扣蟹出塘單價一路從40元/斤下滑到15元/斤,但能賣出去就很好,努力把損失降到最低。
唐小飛所在的宣州區水陽鎮,是安徽省幼蟹生產基地,也被譽為“中國幼蟹第一鎮”。當地常年養殖幼蟹4萬多畝,年產幼蟹近16億只,主要銷往江蘇、山東、湖北等地。疫情發生后,為幫助養殖戶解決“存塘滯銷”難題,漁業主管部門克服重重困難,通過與山東微山縣高樓鄉等地攜手,打通購銷瓶頸,減少幼蟹養殖戶的損失。
“通常,立春后幼蟹第一次脫殼在3月20日前后,幼蟹投放一般在3月中旬前完成,否則將影響河蟹養殖收益。往年2月,水陽鎮幼蟹就基本銷售完畢,今年疫情發生后,交通與訂單都受到影響。為了趕在這個日期前賣出去,漁業部門積極對接銷路,組織養殖企業、合作社,加大對省內和江蘇等地的銷售力度,同時與山東微山縣的高樓鄉達成購銷協議。”安徽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蔣軍說。
山東微山縣高樓鄉有池塘養蟹面積8萬畝,眼下,農戶們正急需投放幼蟹。了解到這一信息后,水陽鎮積極與高樓鄉政府多次協商,初步達成幼蟹購銷協議并解決運輸阻隔問題。由高樓鄉負責統計審核各村各戶的幼蟹需求,水陽鎮將幼蟹運到山東微山縣指定地點,再由鄉政府交給各村集中提取。既能降低兩地疫情防控的危險,又可以實現幼蟹供銷順利銜接。據悉,宣城市水陽騰飛水產專業合作社的3000多畝幼蟹,目前已售出約1500畝。
江西:加工、流通、消費齊發力,多渠道促銷“去庫存”
300萬斤草魚+300萬斤花鰱,合起來是價值3000萬元的“壓塘難題”。
一個月來,如何解開這道題,一直困擾著江西的水產龍頭——軍山湖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不過最近,他們似乎迎來了轉機。
在省漁業主管部門的協調下,軍山湖生態農業發展公司、江西省國營恒湖綜合墾殖場水產養殖場、鄱湖農牧漁業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家龍頭企業,已同阿里巴巴、京東、淘寶、易購等相關電商企業簽訂了預訂銷售合同,數量達3500多噸,預訂品種主要為草魚、鳙魚、鯽魚等大宗水產品。
據2月20日不完全實時調度,江西水產品總存塘量13.02萬噸,相比2月11日調度的14.45萬噸,減少了1.43萬噸。
“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及時組織人員摸清水產龍頭企業、養殖大戶、漁業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現有水產品的存量、日供量,以及水產品市場需求量,逐一調度對接市場,建立生產經營主體日供量的上市表,做到供應有序。”江西省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局副局長易建平介紹。
據了解,為了解決“壓塘”,江西漁業主管部門知指導企業積極探索多渠道促銷。一是組織存塘水產品較多企業實時對接“全國水產品產銷對接平臺”和“江西省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贛農寶),每日實時發布水產品滯銷水產品的信息,通過網絡平臺尋求新的突破口。二是引導養殖大戶、龍頭企業及時對接阿里巴巴、京東、淘寶、易購等電商生鮮部,組織鮮活水產品或初加工產品開展線上銷售。三是視疫情風險程度不同,組織縣級漁業部門的工作人員組織養殖企業和養殖大戶同鄉鎮、縣城和設區市的已開放的超市進行直銷對接,拓展水產品銷售渠道。據不完全統計,全省近期產商直接對接日銷量達200余噸。四是充分發揮已經放開的水產品交易市場的作用,積極組織存塘量多縣疫情風險低的市區養殖基地組織水產品上市交易,重點主攻東南沿海等省市的市場。截至2月20日,全省水產品存塘量比上周減少近萬噸,比疫情初期每天新增銷量400~500噸。
江西漁業漁政局還積極協調商務、公安、交通運輸等部門,開通應急運輸“綠色通道”,對進入產地購買水產品和進入市場供應的水產品運輸車輛給予優先放行,強化水產品市場準入關,確保水產品供應質量安全。
“下一步,我們將實施水產品收儲暫養行動,動員省內水產加工企業開展加工草魚等大宗水產品,進行臨時性加工存儲;指導大水面生產企業科學開展臨時性的網箱和網圍屯養壓塘水產品,緩解存塘壓力。同時,開辟鮮活水產品和初加工產品直接進各大醫院、單位食堂和社區等配送服務。”易建平說。
海南:包車護送農民工返崗,解決漁企燃眉之急
“在家待著沒有收入,終于可以回廠上班了。”2月18日晚,海南儋州市和慶鎮木排村村民許海娟接到返崗通知。19日一早,鎮政府用車到村里接送她去儋州車站。在完成信息登記、測量體溫后,上午9時,許海娟坐上了政府安排的“專車”返回工廠。
包括許海娟在內,車上的27名村民都是海南翔泰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人。受到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疫情的影響,原計劃節后上班的他們,一直無法返崗。而這樣的“專車待遇”,來自儋州市主動對接市場、企業,提供點對點服務,護送農民工返崗復工。
據了解,海南翔泰漁業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澄邁縣老城經濟開發區,自從2月11日復工以來,人手不足成了企業最頭疼的事。該公司黨支部書記鐘師說,“我們的加工廠有20條生產線,每條大約需要40名工人,加上包裝環節,一共1300名工人。疫情發生后,受到封存封路影響,工人一直無法到位。我們還有養殖和飼料生產,任何一個環節受阻都會影響公司整體運轉。政府部門幫助協調,把工人回來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鐘師告訴記者,最近每天有100余名工人陸續返回,公司為工人提供免費用餐和宿舍,節前已經預備了口罩等防護物資。目前加工廠的產能正在有序恢復,周發貨量可以達到30~40個貨柜。“我們有信心把落下的補回來!”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