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武漢進出城通道關閉,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關閉,水產品供應鏈被切斷。
供需矛盾頓時顯現:一方面,市場無魚;另一方面,水產品滯銷。
2月10日以來,武漢市根據省、市防疫指揮部要求,多部門聯動,全力打通“關節”,逐步恢復水產品供應。
疫情下的供需矛盾
“今天又給40個小區送了上萬斤魚。”3月1日晚,武漢錦軍水產合作社負責人李允仍在忙著接收、安排次日配送訂單,生意顯得頗為火爆。
初步統計,20天來,該合作社銷售草魚、鳊魚、鰱魚、鯽魚、鱖魚、鱸魚等鮮魚達30萬斤。
火爆是相對的。“這一銷量與往年同期相比,至少縮水三成。”李允說,受疫情影響,從農歷臘月廿五至正月十五約20天,合作社水產銷售幾乎為零。
錦軍合作社是東西湖大型水產專業合作社,有300多養殖戶,約三成產品銷往武漢,另外七成銷往外地。武漢進出通道封閉后,銷售不暢,目前存塘量高達200多萬斤。
李允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魚類養殖周期通常為一年,每年開春養殖戶都會清塘便于投放新苗。不能及時清塘,將會影響全年的生產計劃。
同樣的問題,也一度困擾著位于江夏的武漢天匯源農業公司。該公司負責人全光眾介紹,此前主要向批發市場及大型食堂、酒店供貨,受疫情影響,銷量大為減少,目前養殖基地存塘量也有幾百萬斤。
螃蟹也出現滯銷。
水產專家介紹,螃蟹壽命為兩年左右,春天在一定鹽度的水體中交配,不久即死亡。所以,市民吃螃蟹的季節一般從頭年八九月持續到次年2月份。受疫情影響,螃蟹賣不出去,會給養蟹人造成重大損失。
“半個月內,我們漁場的螃蟹死了5000多斤。”監利縣棋盤鄉勝利垸漁場的湯新香說。
截至2月28日,武漢市本地水產品存塘量為26325噸,涉及14個品種,其中大宗淡水魚23690噸,黃鱔437噸,鱖魚、鱸魚、 魚等名特品種2198噸。
水產賣不出去的同時,宅在家中的市民卻吃不上新鮮魚。此外,數萬名抗疫一線醫護人員也需要加強營養,他們菜單中不能沒有新鮮水產品。
多舉措打通“關節”
產業鏈條被切斷。繞開大型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等特殊時期無法啟動的中間節點,讓供需雙方信息由不對稱變對稱,變得格外重要。
2月初,武漢市農業農村局成立水產保供專班,連日到生產基地調研。2月11日至12日,該局分兩次向社會發布43家淡水產品供貨信息,推動生產基地和商超、電商企業等銷售端之間對接,滿足大型單位、保供企業、醫院等食堂1噸以上的需求。
不能出門,菜場、農貿市場關閉,數百萬宅家市民如何吃上鮮魚?
2月10日,經保供專班牽線,2噸鮮活鯽魚從新洲區的養殖基地運往武漢中心城區的盒馬鮮生店,經配送,流向市民餐桌。但幾天試水發現,囿于人工不足、水產品難以標準化等情況,大型商超、電商平臺配送量有限,水產品零售供需矛盾仍很突出。
2月24日至3月1日,武漢市又分三批向社會發布52家淡水產品團購銷售配送單位信息,拉開了水產基地與社區直供直銷模式。
3月1日下午,一臺依維柯面包車停在江岸區晉和世家小區。“全副武裝”的周溢芬和司機跳出駕駛室,打開后車廂,拿出已打包好的53份鱖魚,分開擺放在一處空曠地。每份鱖魚兩到三條共5斤,一份價格130元。這是頭一天小區團購“團長”聯系新洲區的宏新漁業公司,下的一個鮮魚套餐直供訂單。
清點份數做完交接,他們啟動面包車駛向另一個小區。剩下的最后一百米,交給“團長”和志愿者了。15分鐘后,已完成“無接觸配送”。
周溢芬是宏新漁業公司負責人,特殊時期人手不足,便成了兼職跟單員。當天下午兩點多,他們公司兩臺配送面包車從基地出發,將近5000斤當日早上捕撈的鮮魚送到江岸區后湖、洪山區白沙洲、青山楊春湖等片區的9個小區。
截至3月2日,包括宏新漁業公司在內的52家淡水產品團購銷售單位已陸續接單配送。運行一周,水產團購開進全市500多個社區,超過35萬斤鮮魚端上百姓餐桌。
試出來的水產團購
團購不限于鮮魚,還有螃蟹、小龍蝦。
2月26日,經前期協調,武漢市公布荊州監利、洪湖以及武漢江夏14家螃蟹供貨單位。3月1日,又公布一批供貨名單,產品增加小龍蝦,還提供鮮魚宰殺服務。
“我已聯系監利螃蟹經銷商運回第一批螃蟹約3800斤,通過團購進社區,三天就賣完了。”武漢天匯源公司全光眾說。
水產團購深受居民歡迎。2月27日至3月1日數據顯示:4天配送總量154.8噸。3月1日,日訂單量首次突破1萬份。
武漢市農業農村局水產保供專班負責人介紹,水產品供應鏈條較長,一般來說,養殖戶或企業與市民餐桌之間,要經過經銷商、大型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社區菜場等多個環節。本次團購越來越火爆,是特殊時期的一次成功試水。
“水產團購進社區,給了我們一次嘗試新銷售模式的機會。”李允深有同感。他說,錦軍合作社此前從沒直接面對終端客戶,也沒有電商平臺。得知武漢市組織水產品團購配送,他們積極準備,主動化解人手不足、交通不便等問題。目前,合作社近20人、8輛車投入該項業務。
東西湖金港養殖合作社負責人金路軍介紹,啟動社區水產團購后,他們抓住機會,建立了由9人3臺車組成的鮮魚配送專班,已配送鮮魚近萬斤。
為進一步做好供需對接,在加強防護的前提下,武漢已在白沙洲大市場恢復3個水產品檔口。下一步,將視情況逐步恢復四季美等大型批發市場水產品經營。
全程冷鏈配送 鮮魚蹦上餐桌
“今天又做了魚!”3月2日,武昌東亭花園小區的張女士在朋友圈曬自家餐桌。武漢住宅小區實行封閉管理以來,她一直通過各種團購滿足生活所需,“魚是第一次‘團’,收到時還是活的。”
提供鮮魚團購的,是湖北省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公司電商平臺‘透明交’并不是做農產品的,主營業務是跨境電商,疫情發生后,我們調整運營方案,上線了水產品。”公司總經理尹玉剛介紹,考慮到目前社區團購大多以蔬菜、水果為主,想為市民餐桌提供新選擇。
鮮魚產自水產品豐富的荊州市。尹玉剛說,公司之前在荊州有業務往來,在當地找到穩定貨源后,就在“透明交”平臺上線了由草魚、鯽魚、鳊魚、花鰱等組合搭配的3個套餐,“2月13日上線,只接到了幾十單;但到2月20日就達到3000單,需求旺盛。”截至2月29日,“透明交”平臺鮮魚套餐銷售達17519份,實現配送小區679個。
武昌區洪山路社區的邢飛是“透明交”的一名“團長”,她已三次組織社區團購鮮魚,住戶反映不錯。
3月2日上午,位于荊州市監利縣毛市鎮的眾越水產開發有限公司倉庫內,5名師傅戴著口罩、手套,忙著將活蹦亂跳的草魚撈出,快速打魚鱗、去內臟。尹玉剛說,這些魚都是當天凌晨從魚塘捕撈出水,在工廠完成代殺后稱重分裝配送,“從荊州出水12小時全程冷鏈送往武漢,提供代殺活魚套餐,主要考慮到很多年輕人不會殺魚。”
目前,“透明交”平臺正在更新套餐,打算推出充氧袋保活鯽魚。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