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南邊來了個喇嘛,手里提拉著五斤鰨么”,這是一句耳熟能詳的傳統相聲繞口令。但其實很多人還不知道里面的“鰨么”是何物,其實說的就是半滑舌鰨。
半滑舌鰨,其背面被櫛鱗,鱗次櫛比;腹面覆蓋圓鱗,光滑無比,因此得名。可能對于行外的消費者來說是個比較陌生的名字,但提到“龍利”,不少人才恍然大悟。龍利其實是南方地區尤其是廣東一帶對于鰈形目魚類的統稱,因此半滑舌鰨往往也被當地人稱作龍利魚。
由于半滑舌鰨出肉率高,口感細膩少刺、肉質堅韌有彈性、鮮美而無異味,所以稱為餐飲業的寵兒。甚至還有一些不法商家用巴沙魚掛名“龍利”,冒充半滑舌鰨出售。
全國年產量500萬斤,環渤海地區為主養陣地
半滑舌鰨由于其適應溫度范圍較廣,在國內北到遼寧,南至福建、廣東都有分布。如今,北方地區的年產量達300萬斤左右,而南方在近幾年也在增加,目前有約200萬斤的養殖量。
據介紹,在2005年左右北方地區的半滑舌鰨養殖開始形成規模,當地對這條魚的認知度和接受度較高。隨著南方開始興起半滑舌鰨養殖,其名聲也漸漸被更多人所知。
如今,環渤海地區作為國內養殖半滑舌鰨最集中的區域,現已基本實現工廠化養殖。而南方福建成為舌鰨養殖的潛力地區,當地在這幾年間開發高位池養殖模式,規模在逐步擴大。
20~30元/斤的利潤空間,但北方開始由舌鰨轉養蝦
半滑舌鰨的價格在這幾年間較為穩定,成本維持在40元/斤,塘頭價格平均能達到60~70元/斤(規格1~1.4斤),養殖戶的利潤空間20~30元/斤。雖然如此,但在北方地區,部分養殖戶開始從半滑舌鰨轉為對蝦工廠化養殖,因此當地養殖量在這幾年間有小幅下滑。
“養蝦的產量高、周期短(3個月左右)、利潤高,而半滑舌鰨如今卻面臨品種退化、病害增加的困境,所以部分養殖戶選擇從舌鰨轉為了對蝦。” 北方某養殖場負責人表示。
據悉,半滑舌鰨的養殖周期在12~15個月,根據市場消費需求,上市規格有所差異。業者介紹,北方地區偏向消費大規格,在1~5斤不等,而南方地區則青睞1~1.4斤,因此,相對而言北方養殖周期略長于南方,以滿足當地的需求。
半滑舌鰨對水溫的要求在10℃~30℃之間,最佳生長溫度為15℃~23℃。在工廠化養殖中,按7~8厘米規格魚種為例,密度為200尾/平方米。在苗種和半成品魚階段,每天的換水量達到600%左右,由此可見對水質的要求之高。
此外,由于半滑舌鰨伏底攝食,容易造成飼料殘留池底,因此需要每天清理池底殘餌以及糞便,以保持水體的清潔。
雄魚比例高達60%,成產業養殖制約因素
由于雌雄差異的影響,同一個池的半滑舌鰨生長速度不盡相同,需要每個月對舌鰨進行倒池,并按規格大小重新篩選,將正常生長的半滑舌鰨放在同一個池子,繼續投喂飼料養殖。而篩選出來的雄性半滑舌鰨,則可以考慮提前上市。
雄魚比例高,一直是半滑舌鰨邁不過的坎。半滑舌鰨在養殖初期很難辨別雌雄,只有長到8~10厘米的規格時,才能對雄魚、雌魚進行分辨、人工分揀。相對而言,雄魚的食量和生長速度不成正比,攝食多、生長慢,影響養殖效益。據介紹,在一個生長周期,雄魚與雌魚的體重可以相差5至10倍。
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所副研究員梁友介紹,這幾年國內已經著手開展全雌育苗項目,如中科院黃海所陳松林老師一直在做半滑舌鰨的親本選育等課題等。至今全雌育苗尚未形成規模化生產。
據介紹,目前半滑舌鰨行業雄魚的比例一般高達60%,也就意味著,100條半滑舌鰨中,只有40條左右的雌魚,且不一定都長得大,其余則是長不大的雄魚。由此可見,雄魚比例高,是半滑舌鰨養殖的瓶頸。
此外,半滑舌鰨的病害也在這幾年開始抬頭,有業者介紹,“近幾年,由于受苗種退化的原因,半滑舌鰨的病害在增加,如爛尾病和出血病時有發生,腹水、潰爛、掉鱗的現象也層出不窮。”
總體而言,半滑舌鰨在國內已經積累一定的消費基礎,加之行業繼續深化選育研究,以及對深加工環節進行探索,未來國內水產行業的發展,相信會有半滑舌鰨的一席之地。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