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我國出口體量龐大的羅非魚行業正在不斷接受挑戰。2020年3月,伴隨國內疫情趨穩,剛剛從養殖壓塘、內銷下滑等問題中緩和出來的羅非魚行業,又因全球疫情蔓延,迎來了國際訂單不斷被延遲或取消的更大困境。
業內人士分析,太過依賴出口是中國羅非魚在國際環境中較為被動的原因之一。但近期的挑戰也是行業大浪淘沙、重新洗牌的契機,有能力且規范化的企業應借此時機加快轉型升級,開拓國內市場,探索新銷路、新產品,減輕出口壓力。
疫情使羅非魚出口面臨危機
2020年3月,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在《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水產品加工業影響》中指出,因國際疫情蔓延,國際貿易溝通渠道中斷,北美波士頓水產博覽會、全球水產博覽會等大型會議均明確延期,我國水產品出口貿易將面臨有史以來的最大不確定性。作為出口貿易中的典型代表,羅非魚行業正在不斷接受新挑戰。
據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羅非魚分會會長邸剛介紹,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羅非魚養殖國,7成左右的羅非魚都以出口貿易為主。但近年來,中國羅非魚在部分國家中的占比逐年下降。據美國海洋與大氣管理局統計,2019年,中國對美羅非魚出口量約11.9萬噸,同比下降16%,而中國羅非魚在美國進口市場的占有率則下降至69%。
專業從事羅非魚養殖的海南勤富食品有限公司(簡稱“勤富食品”)副董事長周云峰認為,下降原因除品類競爭外,也有早年間部分負面事件的影響。“中國前期引進羅非魚時,養殖方法并不完善,曾出現過產品品質問題。如今,國內技術早已成熟,但先前影響并未完全消除。”而在2019年,美國將中國出口羅非魚的關稅由10%提升至25%,更讓從業者承受了一定壓力。
步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羅非魚行業正面臨自關稅調整后的第2次打擊。邸剛指出,就國內市場而言,春節后,餐飲行業停滯近2個月,商超需求也有所下降,羅非魚國內銷量呈現斷崖式下滑,行業整體形式嚴峻形勢。同時,多位業內人士透露,國內羅非魚在養殖端也曾出現近一個月的壓塘現象。
國際市場上,疫情在全球蔓延使得出口渠道面臨危機。廣東順欣漁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順欣”)項目部陳部長告訴新京報記者,其公司自2006年開始從事羅非魚貿易工作,主要出口歐美,年貿易額約3000余萬美金。因防控需要,近期的國外港口、城市相繼封閉,致使順欣訂單量較往年下降近4成,且4-5月的國外訂單多處于不明確狀態。
同作為羅非魚龍頭企業,周云峰所在的勤富食品每年可生產6萬噸原料及3萬噸羅非魚成品,出口額約為6000萬美金。目前,受疫情影響,部分海外批發市場、餐飲等客戶已提出延遲發貨或取消訂單的需求,訂單量同比下降35%左右。此外,部分以現款現貨方式交易的美國客戶,因所在州銀行停業,無法及時提出貨款,交易出現困難。
美國豁免小規格中國羅非魚關稅
面對羅非魚在海關運輸、銀行資金周轉等阻礙,邸剛表示,“最近我們也在想辦法和美方通過視頻會議就此進行溝通。”在他看來,如果按照國內疫情轉好所需的時間段去推算國際趨穩時間,今年8、9月,業內或會迎來國際訂單高峰,但實際還需根據全球疫情發展再判斷。
同時,伴隨國內疫情逐漸趨緩,企業紛紛開始對前期的壓塘問題實施自救。周云峰告訴新京報記者,勤富食品為“公司+農戶”的合作形式,面對壓塘,勤富食品決定先為農戶抓魚。“公司產業鏈比較健全,終有辦法消化自有基地壓塘問題。但農戶是沒有辦法的,要先幫他們。”對此,勤富食品正在與海外老客戶洽談,將原料先制成加工產品運輸過去,待好轉后再回收貨款,以減輕雙方壓力。目前,壓塘問題也已陸續緩解。
在飽受疫情困擾的同時,行業也傳來了一些好消息。受世界各地防疫措施和消費者搶購影響,歐美等國家的羅非魚庫存消耗較大,多家國內羅非魚公司表示,商超訂單量出現上升,相關進口商存在加大進貨需求。而在3月21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中國產品進口關稅排除公告,決定對凈重不超過115克(約4盎司)的冷凍羅非魚豁免關稅。
在邸剛看來,我國出口的小規格羅非魚一般在3-5盎司、5-7盎司左右,雖然能在此次免稅中獲益的企業及農戶并不多,但這代表了美國對羅非魚的龐大需求。同時,美國知名羅非魚進口商The Fishin’ Company、Dagim Tahorim Co.等也正在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申請豁免30磅(約480盎司)以下中國進口羅非魚的關稅豁免。周云峰認為,對于因關稅承壓的行業而言,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拓展銷售渠道及國內市場成共識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羅非魚分會會長邸剛指出,市場環境越難越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契機。羅非魚從業者已到了要思考如何轉變的關鍵時刻。不僅是商業模式要變化,經營者對于產品形式和業態的觀念也要有所轉變,“消費渠道要更多樣,產品類型要更多元。”
海南翔泰漁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翔泰”)新零售與電子商務部總監劉子丹對此深有體會,她認為,太依托出口或是導致羅非魚行業現狀的主要原因。故而面對美國關稅提升、國際疫情蔓延等變化時,中國羅非魚多少有些被動。在這一背景下,越來越多從業者開始將目光轉向國內市場,“大家原先一直說要在國內做好羅非魚,但行動并不明顯。此次疫情再次證明了國內市場的重要性。”
據了解,翔泰可年產羅非魚成品8萬噸,并將其中的30%用以國內銷售。與多數企業一樣,疫情防控期間,翔泰羅非魚國內大流通端銷量出現下滑,但也在電商及社區團購等方面出現了新的增長點。今年2月,翔泰國內電商平臺的銷量同比上升300%。與此同時,社區團購也出現爆發式增長。劉子丹告訴新京報記者,因羅非魚多為凍品,以往很難打入海南等偏好鮮活水產的地區市場。但疫情期間,基于凍品存儲和運輸等特性,一些小區的訂單量從每周幾十份攀升至每周1000份左右。
在劉子丹看來,相較變幻莫測的國際市場,國內市場更加穩定且潛力巨大。除拓展銷售渠道,結合飲食習慣研發新品也會增大國內需求。其中,酸菜魚、免漿魚等半成品都已成為翔泰在國內的主打產品。
邸剛也建議,羅非魚企業可以向深加工產品方向挖掘,生產半成品及調理食品,并開拓火鍋、團餐等消費渠道。他表示,業內正討論向西南地區進行下沉,通過火鍋渠道,打開國內市場,緩解被動局面。而在周云峰看來,羅非魚企業還可以迎合國內消費者的飲食習慣,研發休閑零食等快消品,并利用羅非魚刺少、健康的特點研發適合老人、小孩等消費群體的專屬產品,打開銷售渠道。
邸剛稱,國外對于羅非魚的需求量仍舊龐大,雖然行業當下受到疫情波及,但預計不會產生長期影響,中國羅非魚還需進一步提升在國外的知名度與自信度,消除負面印象。同時,以往國內羅非魚市場既大也雜,管理存在一定困難。本次由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或會成為羅非魚行業的一個轉折點,促使行業更加團結規范,提升中國羅非魚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