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擾亂了2020年第一季度的生產和生活。從27例上升到8萬多例,從“不明原因”到研究出是“新冠肺炎”,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這個最先發現病毒的場所,也讓人們心驚膽戰、談虎色變。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海鮮也連帶著“中招”了,微博、朋友圈中到處流傳著“吃海鮮會感染病毒”的謠言。隨著疫情研究的進展,專家發現病毒大概率來源于野生動物,隨后各地相繼取消了活禽市場,這下,人們連禽肉也不敢吃了。
更讓水產品和禽肉“無奈”的是,隨著疫情防控的需要,各地均開始交通管制——封路、封村,讓本就“受傷”的水產品和禽類養殖業的困難又增添了幾分。
湖北省當陽市正陽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今年春節期間損失共超過300萬元,在50多天里,12萬只雞被挖坑掩埋,21萬只以每斤不到兩元的價格賤賣——而成本是每斤4~5元。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秘書長宮桂芬表示,春節后十余天是家禽行業損失最嚴重的時期,據測算,受疫情影響,2月2日之前,家禽產業主要品種損失50.48億元;2月3~9日,損失金額31.10億元;截至3月1日,共計損失金額149.76億元。
根據對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45家定點水產品批發市場的監測情況來看,2月1~10日,各個市場的交易量僅為往年同期的10%左右,到2月18日恢復到往年同期的25%左右。
交通受阻和市場銷售不暢的問題,顯然已經引起了政府層面的關注。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按照《決定》的有關規定,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不列入禁食范圍,而比較常見的家畜家禽(如豬、牛、羊、雞、鴨、鵝等)是主要供食用的動物,依照畜牧法、動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規管理。
在及時辟謠、以正視聽的同時,國家也大力出臺舉措,幫助紓解難題。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多措并舉促進禽肉水產品擴大生產保障供給的通知》。《通知》明確,要科學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影響,切實解決當前家禽水產業面臨的“賣難”、產品積壓等問題,加快相關企業復工復產,提高規模養殖現代化水平,完善屠宰加工冷鏈配送等配套能力,推動全產業鏈優化提升,保障家禽水產業穩定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經司副司長邱天朝介紹,允許地方根據疫情發展情況,在做好防控前提下,自主調整管理措施,有條件地放開活禽交易。對于暫停活禽交易的地區,通過集中屠宰、產銷對接的方式,建立點對點的活禽銷售渠道,幫助養殖戶解決活禽交易和屠宰上市的問題。
隨后,各地也陸續行動。例如,福建省發展改革委等省內九部門聯合出臺《關于促進家禽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其中提出,要加強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健全冷鮮禽肉產品流通和配送體系,引導形成生產消費新模式。
“據我們了解,目前南方不少省區已經按照新冠肺炎疫情分級防控、差異化管理要求,陸續放開了活禽市場交易,活禽壓欄的情況已經有所緩解。”邱天朝說。
在生豬市場供應不容樂觀的背景之下,禽肉和水產品產量的增加,對保障肉類市場供應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專門下發的《關于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做好農產品穩產保供工作的通知》中更是明確,下一階段要鼓勵實行禽肉水產品臨時收儲。解決局部地區短期內的“賣難”問題,增強養殖補欄信心,也利于適時出庫增加市場供應、平抑價格。同時,還要引導城鄉居民增加禽類和水產品消費。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