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一個擁有3.75萬公頃水產養殖面積、206家水產品加工企業的地級市,具有完整的“養殖+加工+銷售”鏈條,有著“中國羅非魚之都”的美譽。據統計,2019年,當地水產品總產量92.21萬噸,總產值84億元。今年本是水產品行業轉型升級關鍵的一年,但受疫情和中美貿易戰雙重影響,減緩了發展步伐。
如何通過發揮稅收職能,為水產品企業復工復產“打氣加氧”?茂名市稅務部門主動“望、聞、問、切”,對癥下稅收優惠政策之藥,因需寫下優化服務保障之方,為企業復蘇“固本培元”。
稅費減免紓困,企業獲得感看得見
“我們公司年均產羅非魚200萬斤,全部深加工出口歐美,今年受疫情影響收購價從每斤4.5元降為4元,預計今年每月銷售額減少8萬余元。”茂名市建國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周小姐說道,“感謝高州市稅務人員的幫助,他們通過微信視頻給我們講解農產品免征增值稅條件、階段性減免社保費等優惠政策,輔導申報操作,我們感到心里暖烘烘的。”
同樣感到暖心的,還有廣東冠利海洋生物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冠利達海洋”)法人代表王明均。受疫情影響,餐飲業停市,水產品不是“壓塘”就是“壓倉”,直接導致冠利達海洋一季度銷售收入下降近80%,生產經營一度陷入困境。
為幫助冠利達海洋順利復工復產,茂名電白區稅務部門主動梳理稅費優惠政策,及時送上個性服務大禮包,確保優惠應享盡享。“2019年公司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436萬元,預計可減免企業所得稅109萬元。疫情期間還能享受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政策,現在已經減免社保費10.62萬元,預計到6月底共可減免26.56萬元。”王明均興奮地說。
退稅及時到位,緩解企業資金壓力
“水產品銷量大幅度下降,資金緊張,周轉成了問題。”今年年初,化州市新海水產有限公司(下稱“新海水產”)財務經理吳錦憂心忡忡。
這不是個例,當地水產品企業幾乎都面臨同樣問題。受全球疫情影響,茂名市金城冷凍食品有限公司(下稱“金城冷凍”)訂單數量減少30%至40%,且外銷貨物要在外國港口停留14至30天,延長了貨款回收結匯時間,影響了資金回籠。
為幫助企業應對資金周轉難題,自2月復工以來,當地主管稅務部門一直關注該類出口企業運轉情況,開通“出口退稅綠色快辦通道”,確保退稅簡便快速到賬。據統計,茂名市稅務部門今年一季度為全市水產品企業辦理出口退稅額超過1億元。“目前我們已收到1669萬元的出口退稅款。”吳錦高興地說,“這筆錢來得及時,公司又能如常運轉了。”
出口退稅的快速到賬,對企業產生的作用尤為明顯。“435萬出口退稅款就是‘及時雨’,我們復工復產又有信心了!”金誠冷凍會計劉鋒琰表示。目前,該企業正逐步轉上正軌,復工人數已提升一倍,日產量達2萬斤,最近一個月已產出羅非魚產品13貨柜。同樣受益的還有茂名市海億食品有限公司,茂名濱海新區稅務局以“當天退”的“加速度”為該企業退稅約450萬元。
大數據“神助攻”,打通產品銷售網路
廣東省人大代表、茂名市茂南三高漁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三高漁業”)董事長李瑞偉表示,要做大做強水產品行業,既要“追源”,抓好種苗養殖質量,又要“逐流”,打通產品營銷關阻,這其中,離不開稅務部門的支持。
如何在稅收層面幫助企業打通產品營銷關阻呢?茂名市稅務部門緊盯當地水產養殖加工行業走勢,通過稅收大數據平臺,分批分類提取有相關銷售水產品業務的企業團體名單,為企業之間搭上“姻緣線”,幫助拓寬內銷路。
廣東環球水產食品有限公司就是眾多受惠企業之一,該企業法人代表楊亞強說:“公司積壓了超過2500噸計劃出口的水產品,出口受限,擴大內銷顯得尤為重要,感謝稅務部門提供的‘中間商’服務,目前內銷占比正持續增大,成了公司復產最有力支撐,目前復產率已超過90%。”
茂名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稅務部門將深挖稅收大數據潛力,進一步深化精準輔導服務,優化納稅繳費服務,做好企業生產經營發展的助推手,打通上下游產業鏈,為當地水產品產業發展注入源源活水。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