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名稱
斑節對蝦(金剛蝦)高密度養殖技術
二、技術概述
金剛蝦,即莫桑比克斑節對蝦,原產于莫桑比克,具有適應性好,生長速度快,抗病能力強,個體大,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耐運輸等特點,是南方推廣養殖的對蝦新品種。為解決汕頭市南美白對蝦高位池塘高密度養殖因病害嚴重而出現經營困難、池塘閑置等問題,根據金剛蝦耐高溫、高鹽的生理特性和固有生活習性,利用高位養殖池塘現有設施,采用生物生態技術,進行高密度養殖。本技術解決了高位池塘只養殖南美白對蝦單一蝦種的無奈,為多品種對蝦養殖提供選擇。
三、增產增收情況
本技術和養殖南美白對蝦相比,能有效減少病害的發生,明顯提高養殖成活率10%和成功率20%;金剛蝦產量比南美白對蝦低,但金剛蝦單價比南美白對蝦高出很多,產值能提高20%~30%,因此,經濟效益能顯著提高。
四、技術要點
1、養殖條件:
水源水質符合GB 32097海水水質標準,養殖用水通過砂濾提水,鹽度控制在15‰~30‰,池塘面積0.05~0.3公頃,水深可控制在1.5~2.0米,配備中央排水系統(排水從池塘中央閘口集中排至尾水處理池,經凈化達標后排出),每公頃配備20~30臺增氧機,養殖場配備羅茨鼓風機充氣系統。
2、放養前準備:
①曬塘:養殖池塘排干水,充分曝曬,沖洗干凈。②消毒:池塘在進水前先全面噴灑(70~80)×10-6漂白粉(有效氯含量28‰~32‰)消毒液,覆膜池塘連同棚頂和四周也一同噴灑消毒;池塘養殖用水在傍晚用(30~40)×10-6漂白粉潑灑消毒,用增氧機攪拌均勻后,關掉增氧機,12小時后再開增氧機曝氣;待余氯消失后便進行有益藻、菌培養。③培水:良好的藻相、菌相是放苗所必須的。施肥肥料包括有機肥和無機肥,有機肥需經充分發酵(宜拌入有益微生物制劑)后使用,無機肥比例為N:P=10:1,視水質及水色情況確定施肥量。培水水質以清爽為好,不宜太濃太肥太膩,并適當施加有益微生物(芽孢桿菌、乳酸菌、光合細菌等),使有益微生物在水體中形成優勢種群。
3、苗種放養:
①苗種選擇:金剛蝦苗種選擇經特定SPF檢測合格的優質種苗,要求蝦苗活力好、個體整齊、體色正常、體表干凈無附著物、無空腸空胃現象。②放苗規格:以體長1.0~1.2cm為宜。③放苗天氣:選擇晴好天氣放苗,放苗水溫22~32℃,最適水溫為25~30℃,溫差超過3℃時應將裝苗的塑料袋放在池水中適溫后再放進池中。大風、暴雨天不宜放苗。④放苗鹽度:放苗時池水的鹽度和育苗池的鹽度相差不超過5,如果超過此范圍,則應進行淡化或咸化。⑤放苗密度:(120~160)×104尾/hm²。
4、養成管理:
主要包括水質調控、飼料投喂、日常管理和病害防治。
①水質調控:養蝦先養水,良好的水質環境是養殖成功的關鍵。早期進水先經沉淀、過濾及消毒等預處理。通過施肥、加益生菌、施生態制劑、換水等對水質進行調控。在水體中培養藻類和菌類,使其達到一定的數量并維持相對穩定,這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施肥和投放有益菌(芽孢桿菌、乳酸菌、光合細菌等),并適量排、換水,具體操作是放苗后15d內一般不排換水,15d后開始排換水,以后隨著對蝦生長逐漸加大換水量,中后期一般每天有10~20cm的換水量(主要水質調控指標見下表)。
②飼料投喂:全程使用優質人工配合飼料,人工配合餌料應符合GB 13078和NY 5072的有關要求,不使用鮮活餌料,以免污染水質。人工配合餌料日投喂率為體重的3%~10%,日投喂量通過設置食臺或專用傘網觀察對蝦攝食情況而確定,一般以1~2h攝食完為準。生產中根據生長階段、蝦總量及攝食率,初步確定當日理論投飼量,再根據攝食情況、天氣狀況,適當調整實際投喂量。不同時期根據需要適量添加不同的生物制劑以提高對蝦的免疫力。投喂方法:放苗后的初期,通常日投喂4~6次,以后隨著蝦體增長,每日投喂次調整到3~4次。投餌一般沿池邊均勻投喂,不投于中央排水口附近。
③日常管理:每日測量水溫、溶解氧、pH值、氨氮、亞硝酸鹽、透明度、池水鹽度等水質指標,經常檢測池內浮游生物種類及數量變化。每5~10d測量金剛蝦生長情況(體重、體長)。估測池塘對蝦數量、重量,可用旋網在池內多點取樣測定,并根據放苗量、攝食量等綜合估測;設立并做好養殖生產記錄、藥物臺帳、飼料臺帳、銷售記錄等,保證落實“可追溯制度”;技術和管養人員每天多次定時巡池。巡池工作包括:觀察池塘水質變化情況;觀察進排水情況;觀察對蝦活動、攝食、殘餌情況;觀察有無病蝦及死蝦;觀察有無缺氧浮頭現象;及時撈除池塘漂浮雜物及死藻等。
④病害防治∶病害防治的原則是防重于治,金剛蝦的主要病害為病毒性和細菌性病害兩種。病毒性病害主要是白斑病毒和桃拉病毒,細菌性病害主要是弧菌。病毒性病害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切斷病源是較好的辦法,具體做法是:養殖用水經過濾及消毒,防止納入帶病原宿主生物及病原,不得投喂帶有病原的飼料。抑制弧菌的最好辦法是以菌制菌,施加光合細菌等有益菌讓其在池塘中形成優勢菌群,能有效抑制弧菌的繁殖。減少“壓迫應激”也是防治發病的較好辦法,保持水環境相對穩定,良好的水質、底質環境和在餌料中添加適量Vc有助減少對蝦應激發病。如需使用藥物應符合NY5071的要求,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藥物。
5、收獲:
生長正常的金剛蝦經過120d左右的養殖,達到約40尾/㎏時就可收成。具體收獲時間依據氣候、規格、價格、水質狀況以及蝦體健康度而定,收獲前24小時停止換水以減少軟殼蝦比例,收獲可采用蝦拖網、定置陷網等網具捕撈。
五、推廣情況
在汕頭市高位蝦塘推廣養殖面積100公頃,占總面積50%。
六、適宜區域
南方高密度養殖池塘。
七、注意事項
注意天氣突變(臺風、暴雨等)前后幾天池水藻菌相的變化和死亡情況,防止對蝦缺氧和應激反應。
八、技術依托單位
廣東省汕頭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站,地 址:汕頭市濱港路金源園8棟3樓;郵編:515041;聯系人:陳楷亮、林壯炳 ;電話:0754-88550129。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