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茂南區羅非魚加工出口。記者 丘立賀 攝
▲ 海關關員對企業生產原料進行風險監測抽樣
作為“中國羅非魚之都”的茂名,近年來,不斷提高推廣高品質羅非魚健康養殖,全力保障羅非魚產品的質量安全,推動了高品質羅非魚與國際接軌。茂名羅非魚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故土難離到漂洋過海,茂名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羅非魚養殖優勢區域和出口加工基地。據海關統計,2019年茂名羅非魚產品出口總重9.8萬噸、貨值21.1億元,主要出口墨西哥、美國及非洲等國家,出口羅非魚總重量穩居全國前列。今年上半年,對墨西哥出口同比增長最快,墨西哥成為茂名羅非魚產品最大輸往國,出口貨值3.1億元;對美國出口貨值2.7億元,對非洲國家出口貨值0.6億元。
全國最大羅非魚養殖和出口加工基地
茂名是全國淡水羅非魚最大的養殖基地,同時各類海洋魚類資源豐富,也為當地的水產品加工行業提供了穩定的原材料供應。從2002年開始,市委、市政府因勢利導,實施“一條魚”工程戰略,提出把茂名市打造成全國最大的羅非魚產業基地;并正式批準將本市區域內高州西南部、化州的東南部、茂南區的東西部共23個鎮(街道辦)建設成羅非魚“金三角”產業基地。目前,茂名羅非魚淡水養殖面積近30萬畝,海水混養面積3萬畝,年產量超20萬噸,產量占全省三分之一、全國九分之一、全球十二分之一,茂名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羅非魚養殖和出口加工基地。目前,茂名共有羅非魚出口加工企業18家,出口備案羅非魚養殖場174家。
處于“中國羅非魚之都”核心區域的茂南區產業更是立體式全方位發展,種苗產量占茂名市產量的60%以上,有5家企業獲得水產品無公害產品、產地認證,有6家企業被評為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省級龍頭企業5家、市級龍頭企業3家。目前,茂南保存優質種質50多個家系,特別是選育的“吉奧羅非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2015年被國家農業部審定為“水產新品種”。現擁有國家級羅非魚良種場和省級羅非魚良種場,所生產的奧尼、新吉富、吉奧等種苗性狀優良、產量高、雄性率高。而羅非魚商品魚產業基地則是產業發展的中流砥柱。目前,茂南區100畝連片養殖場超過30個,專業合作社12個,建成“廣東省節水節地高質高效健康養殖示范基地”“廣東省漁業機械化示范縣”“茂南區羅非魚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羅非魚加工基地加工的凍羅非魚片、條凍羅非魚、魚粉、魚油、魚溶漿等,不僅銷售到國內各大城市,還遠銷國外49個國家和地區。
海關優化服務擦亮地方品牌
茂名羅非魚出口產業之所以能發展壯大、領跑全國,其根本原因就是茂名出口羅非魚質量過硬,物美價廉。一直以來茂名海關都致力出口羅非魚質量安全監管,不斷優化服務,助力茂名出口羅非魚擦亮地方品牌。
規范養殖源頭把關,筑牢第一道防線。茂名海關嚴把準入關,考核評審堅持標準不放松,保證出口羅非魚養殖基地備案質量;強化監管,對養殖場采取日常監管、年度審核、換證復查等監管方式,對不能持續符合備案要求的養殖場引入“退出”機制。2020年,現場審核新備案養殖場3家,對58家養殖場的不符合項提出了限期整改要求并跟蹤落實。
標準化生產全鏈條,夯實第二道防線。“如履薄冰,如果因產品質量出了問題,影響企業信譽,損失就大了。”茂名某水產加工企業負責人說。在加工車間,他介紹了羅非魚加工工藝流程,從采收原料到產品加工,再到成品包裝,質量安全始終是關注重點,加工流程中檢驗貫穿全過程。“在海關指導下,我們獲得了出口備案資質,出口產品嚴格按照進口國家的要求生產。”
嚴格出口監管,守住最后一道防線。質量關系企業信譽,更關系國家形象。茂名海關牢牢抓住“質量”這條生命線,主動幫助企業提高質量管理意識和水平,建立自檢自控體系和水產養殖質量安全檢測體系,管控出口關鍵環節;加強企業日常監管,提高企業自檢自控能力,保障產品安全衛生;加強實驗室建設,積極參加各項能力驗證,拓展檢測項目,提升檢測水平,把好出口檢測關。
尤其是今年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茂名海關還采取多項措施,“馬力全開”助力茂名羅非魚產品企業復工復產:指導企業使用“互聯網+海關”在線辦理行政審批相關業務,及時為企業辦理業務咨詢、檢驗檢疫、簽發證書等手續,確保通關“零延時”;加強企業政策宣貫,幫扶企業解讀新版歐盟證書擬制規則,確保輸歐貨物順利清關;及時向企業通報國外在疫情期間,對中國出口水產品采取的限制措施,指導企業提前應對。2020年上半年,茂名市羅非魚產品共出口3.7萬噸、貨值7.9億元,轄區相關生產企業復工復產情況總體良好。下一步,茂名海關還將不斷優化出口食品分類管理,加強事前事中管理,加快通關速度;廣泛收集研究國外水產品相關信息,指導企業完善質量控制,提高產品質量,開拓出口市場。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