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中山市三角鎮三角村七隊魚塘連片,陽光照射下,粼粼的波光在水面蕩漾開來。七社崗北圍附近,張明海的中山市新優特水產種苗場,再次獲得市級水產良種場的稱號,是全市8家市級水產良種場中唯一養殖臺灣泥鰍的。
32歲入行,從種植業“轉戰”養殖業,大膽引進新品種臺灣泥鰍,10多年來,張明海憑借著敏銳的商業頭腦和勤勞的雙手,一步步將自己期待的幸福小康生活從夢想變成了現實。
蔬果市場遇冷“轉戰”養殖業
一排排半人高的白色大桶有序擺放在養殖基地中。近日,記者來到張明海的臺灣泥鰍養殖基時,他正貓著腰在大桶邊查看魚苗。見記者到來,他端起大碗,舀起黃澄澄水體自豪地對記者說:“這就是臺灣泥鰍的水花苗,剛剛孵化出來4天,別看它們個頭才0.5厘米,它們可是能長到半斤重呢,是普通泥鰍重量的6倍。”
沒有養殖臺灣泥鰍之前,張明海當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也做過果蔬種植、販賣生意。2008年,包菜市場價格一路走高,導致次年許多農戶大規模種植,張明海承包種植的幾十畝包菜最終不得不低價賣出,虧了一大筆錢。
“養殖臺灣泥鰍并不是心血來潮,農作物受臺風、蟲害等因素影響大,收成不穩定,加上種植包菜虧本,成了我養殖臺灣泥鰍的直接導火索。”張明海說,好友在臺灣旅游時,當地漁業科研所正在推廣的臺灣泥鰍,一條條半斤重的泥鰍直接讓朋友傻了眼。后來兩人經過多方打探,發現內陸好多地方都有消費泥鰍的習慣,但產量卻不大,主要以本地泥鰍為主。“我覺得這是個商機,也是個‘翻身’的機會。”張明海說,第二年他就開始著手養殖臺灣泥鰍的事情。
為開拓市場,每天上網吆喝賣泥鰍
“泥鰍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素有‘水中人參’之稱,我們的臺灣泥鰍養殖周期短,能長到半斤重,養殖管理簡單,運輸損耗率極低,養殖出來不愁賣。” 2010年微信還未普及,大多數人的聊天工具還是QQ,張明海翻到當年在QQ空間賣泥鰍的廣告時,黝黑的臉上已經格外平靜。
“個頭這么大,是轉基因吧?這是太空泥鰍吧!”一開始,養殖戶對臺灣泥鰍缺乏信心,甚至覺得張明海是騙子,即使他拿著檢測證書一一解釋,仍鮮有人相信。張明海說,當時本地泥鰍的市場價格每斤20多元,而臺灣泥鰍能賣到50多元每斤;本地泥鰍一年時間只能長到40多克,而同樣的時間臺灣泥鰍能長到半斤重。張明海說,“雖然當時養殖技術還不夠成熟,畝產量只有2000斤左右,但對于10多萬就能付100平方米房首付的年代,仍然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收入,好多人都覺得這樣的好事不夠真實,是騙人的。”
“那個時候還沒有微信、抖音,只能通過QQ聯系客戶。”張明海說,即使日復一日、不厭其煩的在QQ空間吆喝賣泥鰍,前來洽談合作的客戶仍然不多,于是張明海決定聘請廚師現場烹煮,把泥鰍做成紅燒、麻辣、清蒸、三鮮等味道,他則帶頭試吃。幾場活動下來,生意漸漸有了起色,但還是沒有達到張明海的預期。隨后他又在三角、港口、阜沙、民眾等水產養殖大鎮,挑選意向養殖戶,為每人免費提供50萬尾泥鰍魚苗讓其試養,他則提供技術指導。“那個時候,十幾個大群,我每天在群中與他們交流、討論養殖經驗,有時候大半夜都不能休息。”回想起艱辛的推廣之路,張明海搖了搖頭。
經過吆喝販賣苗、現場試吃、試養等各種途徑推廣后,上門找張明海洽談買苗的客戶越來越多,他的客戶也從最初的幾人增加到了400多人,不僅打開了珠三角市場,還把生意做到了湖南、湖北、江西、甘肅、齊齊哈爾等城市。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