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記者從中國海洋大學獲悉,該校研究開發的黃海冷水團鮭鱒魚綠色養殖技術已經完成中試進入產業示范階段。由此,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日前批復,由青島市在南黃海海域設立全國首個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總面積553.6平方公里。
“深藍一號”網箱養殖模式。
黃海冷水團鮭鱒魚綠色養殖技術由海大水產學院董雙林教授團隊研究開發,被確定為試驗區綠色養殖主要技術模式,經產業實踐將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深遠海養殖經驗模式。在董雙林主持下,海大海洋發展研究院區域海洋經濟發展規劃與管理研究團隊全程服務試驗區建設,為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編制了建設方案。
黃海冷水團鮭鱒魚養殖技術模式由董雙林最早提出,2014年起,董雙林團隊啟動了黃海冷水團鮭鱒魚類綠色養殖試驗。七年來,由海大5個學院專家參與的研究團隊已基本查明了試驗區域養殖環境變化規律和養殖容量,建立了(沂蒙)山(黃)海接力養殖模式,并在適養種類選擇、苗種繁育、病害防治、飼料研發、裝備設計、加工營銷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2015年,建成我國第一個淡水低溫節能環保循環水育苗系統,2016年建成多水源鮭鱒魚類海水馴化系統,2017年建成我國首艘養殖工船“魯青新漁養60001”,2018年建成世界最大的全潛式深遠海鋼構養殖網箱“深藍1號”。2019年,“深藍1號”網箱放養量超過10萬尾,在近一年的海上養殖周期中,經歷了數次臺風過境和夏季高水溫期考驗。2019年12月24日,黃海冷水團養殖試驗成功通過專家驗收。養殖鮭魚成活率、規格、肉質等指標達到預期目標。這標志著黃海冷水團深遠海鮭鱒魚養殖即將進入規模化生產階段。
董雙林教授團隊在黃海冷水團試驗養殖的鮭鱒魚類。
圍繞著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建設,海大區域海洋經濟發展規劃與管理研究團隊李大海博士等的研究成果提出,應圍繞深遠海養殖規模化發展凝心聚力,根據試驗區內黃海冷水團特性特征,借鑒歐洲海洋空間規劃經驗,采用“1+4”分布式布局進行整體規劃,逐步打造海上核心區、深遠海養殖研發服務基地、深遠海養殖苗種繁育基地、深遠海養殖加工基地及深遠海養殖高端裝備制造基地五大區域。以黃海冷水團冷水魚類養殖為核心,重點發展深遠海養殖、種苗繁育、疫苗生產及服務、飼料加工、高端裝備制造、海洋水產品加工、海洋生物醫藥、海洋物聯網、冷鏈物流、濱海旅游十大產業,形成完善的深遠海漁業產業鏈。
董雙林教授團隊在黃海冷水團試驗養殖的鮭鱒魚類。
在董雙林教授團隊推動下,青島市海洋發展局正在積極對接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等上級部門,爭取在深遠海養殖審批、財稅、融資等領域的支持政策。預計到2035年,將建成世界最大的深遠海養殖配套基地,帶動關聯產業形成1000億元產值,為全國深遠海養殖發展提供青島經驗和青島方案。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