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當當,當當當……”孔祥華每天定時定點在魚塘邊,一邊敲打著竹竿,一邊給加州鱸魚喂食。“加州鱸魚吃飽了,就不影響螃蟹生長了。”加州鱸魚是“舶來品”,但和本土的螃蟹一樣,都是奪食的“暴脾氣”,兩者“同居一室”,會不會“大鬧天宮”?
在南京,就有一千畝的水面鱸魚和螃蟹共生,水面鱸魚游,水下螃蟹爬,一派和諧場景。南京通過多年實驗總結而首創的“鱸蟹混養”模式,今年得到南京市農業公益服務體系資金支持,正式在全市范圍內進行推廣。“如果行情好,每畝凈利潤能比單純螃蟹養殖翻一番。”南京市水產科學研究所科技推廣中心主任陸健說道。養殖新模式的嘗試,不僅讓農民增收多了一條致富路,也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在孔祥華的和豐園生態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有10畝“鱸蟹混養”的試驗田。看似平靜的水面,卻“暗藏殺機”。加州鱸魚是肉食性魚類,掠食性強,攝食量大,河蟹本性也貪食好斗。加州鱸魚原產于北美淡水河流、湖泊,和螃蟹“八竿子打不著”,為什么要把這兩者混養?
陸健介紹,鱸魚的糞便是螃蟹食物螺螄的“美味”,蟹鱸混養的池塘也不需要額外給水草施肥,加州鱸的排泄物完全能夠滿足水草的營養需求,水草能夠大量吸收水體中的富營養化物質,保持水質清新。兩者混養一方面能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水體多層空間,節約養殖成本,形成良性循環,促進農民增收。
陸健介紹,養殖加州鱸一般在白天中上層活動,而河蟹則喜歡在晚間底層活動,由于加州鱸不攝食沉底餌料,所以不會攻擊螃蟹,這為“鱸蟹混養”提供了可能。近年來,南京市水產科學研究所聯合多所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共同進行了加州鱸新品種選育、研發新型環保型飼料,突破技術難點,構建“鱸蟹混養”的新模式。
今年,孔祥華首次嘗試“鱸蟹混養”模式,“5月投下的魚苗,10月份和螃蟹一起出塘。”前兩天收起來第一批鱸魚銷售了一萬五千塊。他說,如果每畝放500只螃蟹和1000條鱸魚,以80%回捕率、鱸魚每斤售價10元來算,畝均效益將增加4000元。新模式下養殖的經濟附加值增高,轉化為了實實在在的收入。
陸健說道,同一水體中進行“鱸蟹混養”,充分利用了養殖空間,提高了單位面積產值和效益。而螃蟹和加州鱸都是市場歡迎的高檔水產品,當其中一種水產品行情不好的時候,另一種可以進行效益補充,分散單一品種養殖的市場風險。
據了解,新模式受到養殖戶的歡迎,近年來養殖面積陸續增加,為南京市水產養殖業的轉型升級添一臂之力,助力產業走向綠色高質量發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