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午,位于長興縣泗安鎮禧祉村的喬子周家庭農場里,人們正在對成熟水稻進行今年的首次收割,這些金燦燦的水稻不是種植在稻田里,而是生長在魚塘水面上。
記者在現場看到,魚塘水面漂浮著大片水稻,水稻根部區域是一塊塊綠色的懸浮秧盤,每個盤面上有2排圓型孔洞,孔洞上放有一個底部鏤空的塑料盆,水稻就生長在盆里。
“這是在去年試驗基礎上精心打造的‘魚塘浮島稻田’。”農場負責人周鑫鑫說,魚塘中的魚需要投喂飼料,加上魚的排泄物,使水體日趨營養化,而“漂浮水稻”可以吸收這些養分,同時,魚又可以吸食水稻的部分根須,可謂一舉兩得。這種在魚塘養殖尾水區種植漂浮水稻的生態種養模式,在全市尚屬首家。
“根據規定,規模化魚塘需留出10%的水域作為尾水處理區。為了充分利用這部分水面,在去年的漁業園區改造過程中,我們試著在養殖尾水沉淀池和生態凈化池的水面上種植了近6畝的漂浮水稻,獲得了畝產800多斤的收成,雖然產量略低于標準農田,但出米率卻高出近10%。”農場技術人員蘇小炎告訴記者,今年,在原來基礎上將“浮島稻田”種植面積拓寬至30畝,根據目前的收割情況看,畝產量會比去年高。
正在現場指導收割的泗安鎮農業農村辦主任董瑋瑋說:“魚塘尾水浮島種稻模式符合農業產業綠色化發展思路,既能有效解決水質富營養化的污染,又利用閑置水面通過種稻實現了糧食增產。同時,魚塘中的魚因水質優良,肉質更細嫩,提升了銷售價格,這給全鎮1萬多畝水產養殖基地的綠色化發展作出了示范。”
據統計,目前全市水產養殖面積有59萬畝,可供利用的尾水處理水面有近6萬畝。
接下來,湖州將推廣漁稻綜合種養模式,按照“穩產高效、標準規范、特色鮮明、品牌運作”的要求,打造有技術支撐力量、有特色技術模式、有科學規范管理、有自主品牌產品的可復制推廣的新型漁稻綜合種養基地,促進經濟與生態雙贏。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