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墨魚(曼氏無針烏賊)曾以東海“四大漁產”之名享譽全國。由于長期以來粗放型發展方式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浙江省漁業資源衰退嚴重,大黃魚和墨魚衰竭,帶魚和小黃魚雖能維持捕撈,但種群結構小型化、低齡化趨勢明顯,東海“四大漁產”幾乎已名存實亡。
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是一個永恒的課題,開發與保護種質資源更是作為海洋水產科研人員的使命與擔當。種質資源的新開發途徑一般有兩種,一是將海上捕來的活魚在室內養殖,待其成年后再進行交配;另一種是直接捕獲成年親魚,為它們進行人授精繁育。由于小黃魚資源衰退嚴重,捕獲難度較大,能在海上直接捕獲活幼苗已是可遇不可求的幸事,我們遇上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們從象山縣石浦港意外獲得野生小黃魚2000余尾,經過在網箱中進行馴養、繁育,成功填補了國家小黃魚種質資源的空白。
一、“偶遇”2000余尾野生小黃魚苗
幾年前的一個初夏,聽說象山石浦有養殖戶的網箱里鉆進了2000余尾野生小黃魚幼苗,我們欣喜若狂之下立即趕往象山一探究竟。經生物學鑒定確認其種類后,我們成功說服了養殖戶老張將小黃魚幼苗暫養在網箱里,發揮其在科學研究上的更大價值。
小黃魚,隸屬于硬骨魚綱,鱸形目,石首魚科,形似大黃魚,但頭較長,眼較小,鱗片較大,尾柄短而寬,一般成魚體長約20余cm,最長可達40cm,體背灰褐色,腹部金黃色。小黃魚主要分布于中國東海、黃海和渤海以及朝鮮半島西岸的近海海域,為暖溫性近底層洄游魚類,一般棲息于泥質或泥沙底質的海區,其產卵場在沿岸海區水深10m~25m,春季向沿岸洄游,一般在每年的3月~6月產卵。
但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受過度捕撈和環境惡化等因素的影響,小黃魚產量逐年減少,捕獲的多為體重小于100g的幼魚,而且已從最初的主要捕撈魚類降為兼捕對象。科研學者認為,小黃魚具生長速度快的特點,適合人工養殖,極具開發利用前景。更重要的是,小黃魚資源衰退存在著重走野生大黃魚“老路”的趨勢,但人工繁育這一課題多年來在我國始終未曾有新突破。養殖戶老張家意外“闖入”的這批魚苗,或許就帶著一份“傳承”的使命!
小黃魚是洄游生物,我們估計這批魚苗是在魚卵繁育孵化后,循餌料誤入了養殖網箱。將這批小黃魚苗在養殖戶家的網箱里暫養兩個月后,我們小心翼翼地將這批小黃魚苗移至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位于舟山普陀區西閃島上的育苗試驗場進行室內越冬。當海捕活魚離開野生自然生長區域轉入室內人工養殖時需要適應期,也就是野生魚馴養階段,期間會因各種病癥或意外,甚至“水土不服”而傷亡。我們小心翼翼轉移馴化,對它們寄予厚望,希望小黃魚資源重振之路能從它們身上實現新突破。
二、精養的小黃魚苗“成年”,開始“備孕”
一般小黃魚的交配繁育期在每年的四五月間,為保證這群“父母”能順利過冬并繁衍下一代,我們精心養育,細心照料,這批小黃魚苗種逐漸成年,并順利渡過各種“難關”,成為成熟的小黃魚親魚。小黃魚生性敏感、急躁,任何環境變化,即使是充氧氣流的變化、養殖人員的走動和夜間燈光的刺激等,都會讓它產生強烈反應,或將造成整池小黃魚急速游動、“翹頭”和跳躍,因此室內需要始終保持安靜,盡量讓它們“獨處”。此外小黃魚的跳躍力極強,甚至會而躍出水泥池死亡,必須時刻關注水位保持在1.2m以下。越冬時期,小黃魚進食緩慢,不愿吃沉池底的飼料,養護人員就增加了投喂次數,以“少而勤”的投喂原則保證魚群健康成長。
次年春天天氣轉暖,沉寂了一個冬天的小黃魚在順利越冬后日漸活絡起來,我們也開始對其進行營養強化,開始更為精細地為它們“備孕”。5月初,這批親魚中有70%的性腺發育已處于Ⅴ期,基本符合人工催產試驗條件(催產只針對“孕媽”,不對“孕爸”進行催產注射)。與此同時,我們還要為作為“產房”的產卵池做好更為精細的保溫與遮陽等措施。此時,項目組所有成員儼然已成為“助產師”或“產科醫生”,日夜守護這些“孕爸、孕媽”。
人工催產后的小黃魚于次日晚上開始產卵,效應時間為36h~48h,最后收集到受精卵60余萬粒,分批移入孵化池進行孵化。約60h后魚苗破膜而出,共計收獲了2.5余萬尾小黃魚寶寶。在經歷了親魚越冬及強化培育、人工催產,以及受精卵孵化、人工育苗等階段后,這批小黃魚寶寶活潑健壯、攝食旺盛、體色正常、生長良好。這也標志著中國繼完成東海“四大海產”中的大黃魚、墨魚人工繁育后,小黃魚人工繁育技術也不再是一片空白。
三、已“傳承”了五代的人工繁育小黃魚
人工繁殖魚苗辛苦,而“養育”魚苗更辛苦。我們又從“助產師”轉換為“育嬰師”,每日每夜守在育苗池邊,酌情投喂與更換餌料。培育過程中,我們觀察發現小黃魚魚苗時有“自殘”現象,于是通過提高投喂頻率,轉移其注意力和增加飽食度來減少“自殘”。
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還曾對江蘇呂泗、福建寧德、山東青島和浙江象山4個小黃魚群體取樣,進行形態差異分析,并人工養殖了子一代小黃魚。其后我們將這些子一代魚苗分別在舟山六橫、登步和象山石浦等地進行網箱養殖試驗,累計養殖水體達2000m³。在養殖中我們發現,小黃魚比大黃魚更耐低溫,就舟山地區越冬情況來看,小黃魚在水溫6.5℃下無死亡,可以安全越冬。
作者:樓寶
作者單位: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