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大化瑤族自治縣北景鎮江棟村村民覃江妹,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11月26日,覃江妹從北京接受表彰后回到大化,接受記者采訪時,她說:“我只會養魚,這次得到這么高的榮譽,真的沒想到!
今年48歲的覃江妹,上世紀90年代,從大化縣都陽鎮嫁到北景鎮江棟村,由于巖灘水電站蓄水發電,江棟村多數田地都成為淹沒區,原來種植玉米的村民,變成了庫區移民。
習慣了在山地上種植玉米的村民,望著庫區一片汪洋,都犯了愁。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利用庫汊養魚呵。”覃江妹這位新來的媳婦,提出帶頭養魚時,多數村民投來的是懷疑的目光。
養魚需要學習專業技術。覃江妹說,為養好魚,1999年,她與村干部到南寧、廣州等地水庫淹沒區,向養殖專業戶學習庫汊養魚技術;貋砗,她用了一年時間,在江棟村庫汊測量不同季節的水位、水溫、流速,詳細記錄相關數據,并向鄉鎮農業技術員求教不同季節如何投料、如何管理魚種。
“要村民相信養魚能致富,自己得先帶頭干!瘪谜f,2000年,她決定實行水面股份制養魚,就有12戶村民入了股!爱敃r需要投資12萬元,只籌備到5萬元,還差7萬元,通過小額信貸解決!
12戶村民在面積達1000畝的攔河庫汊,投下第一批魚苗。當年銷售收入就達30萬元,扣除成本,每戶凈賺1000元。嘗到了養魚甜頭,其他村民也踴躍加入到庫汊養魚行列。
據了解,江棟村村民入股養魚,只是初始階段的養魚模式。后來,村民掌握養殖技術后,就采取各家各戶單干形式養殖了。
對于覃江妹這位外來媳婦來說,規模網箱養魚,面臨多重困難。她說:“家婆80多歲,身體不好,行動不方便,每天需要人來照顧,老公生病天天吃藥,小孩讀高中,家庭負擔還很重!
面對困難,覃江妹咬緊牙關,一邊是婆婆、丈夫需要照顧,一邊是離家3公里開外26個網箱的魚需要喂養。10多年來,她每天白天不停地來往回奔波,晚上在網箱邊小房子居住喂魚守魚。
在江棟村養殖戶朱正芬眼里,覃江妹里里外外一把手,是村里的女強人,也是村里的好媳婦!八B魚時間長,網箱也多,養魚技術也是村里最好的,她很熱心幫助其他養殖戶解決技術問題!
覃江妹的26個網箱,一年可出售5萬公斤魚,產值約40多萬元。覃江妹養魚致富,帶動更多群眾從事網箱養魚。目前,江棟村就有95戶村民從事網箱養魚,該村庫汊網箱近1600個,年產值2000多萬元。
在村里,覃江妹還主動扮演“扶貧工作人員”的角色,把養魚技術毫無保留傳授給村民,并引導村民克服困難,利用庫汊有利條件科學養魚。
近幾年來,得到她幫助的群眾達120多人。看到村里那么人養魚致富,覃江妹高興地說:“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事,今后我一定會繼續努力,養更多的魚,為村里、為社會做更多的事!
如今,覃江妹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箱養魚大戶。2008年,覃江妹被評為自治區“雙學雙比”女能手;2010年,覃江妹被評為自治區勞動模范;2020年,覃江妹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