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轉暖,廣大蟹農又開始忙碌起來。連日來,高淳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里人來人往、十分熱鬧,蟹農們正忙著為今年首次啟用的標準化蟹塘消毒、增肥,投放優質蟹苗,以期金秋能有個好收成。據悉,本月底蟹苗投放工作將基本完成。近日,記者走進位于產業園核心區的永勝圩萬畝高效水產生態養殖基地,3公里長的觀蟹大道兩側,去年剛挖的蟹塘已經注入了新水,在陽光照耀下波光粼粼。見到螃蟹養殖大戶朱小勛時,他正在蟹苗塘忙前忙后,前來他家選購蟹苗的蟹農們絡繹不絕,路邊停滿了面包車和電動三輪車。
“從初六開始,每天6點起床,一直忙活到晚上11點,日出苗5000到8000斤,一斤售價50元左右。”朱小勛說著抬頭擦了把汗,咧嘴笑了。據他介紹,今年蟹苗生長情況不錯,總產量約10萬斤,前來購置蟹苗的不僅有高淳本地人,還有來自山東、蘇北等地,大部分人春節前就已經下單。
除了320畝蟹苗塘,朱小勛還在基地內承包了2000畝成蟹塘。“以前在團結圩時蟹塘只有50畝,現在是以前的40倍。”他表示,養螃蟹可不省心,下苗前要用漂白粉給蟹塘消毒,10天后換水,撒入肥料,增加水體肥度,還要種植伊樂藻,為螃蟹營造健康的生長環境。下苗后還要進行抗應激處理、甲殼修復和喂食。等到3月底左右,螃蟹進行第一次蛻殼時,再種植輪葉黑藻和苦藻,每個環節都不能馬虎,這樣才有希望養出優質螃蟹。
高淳是螃蟹養殖大區,全區養殖面積超20萬畝,總產值20億元,從事與螃蟹相關產業農戶有10萬多戶。隨著固城湖螃蟹成長為知名品牌,對水環境質量的要求也日趨嚴格,一家一戶分散養殖既造成管理困難,又污染環境影響食品安全,制約了養殖效益的提升。如何統籌漁業養殖與水環境保護,在提升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實現生態效益,成為高淳螃蟹養殖面臨的新課題。
2019年以來,高淳區舉全區之力推進規模化養殖,先后流轉了陽江、磚墻、淳溪區域內的2.1萬畝土地,以50畝為一個單元進行標準化蟹塘改造,同時配套建設道路、看管房等基礎設施,統一對外招標。經營主體以500畝起包,“拎包入住”后由技術人員對其進行技術培訓,并全程提供科學養殖技術指導和技術難點解答。
考慮到蟹農流轉土地后的生計問題,基地承諾“三個1000”,即每畝每年能拿到1000元流轉費、1000元分紅和1000元工資補貼。“10畝地流轉后,一年就能拿到3萬元補貼,其他時間我在基地打工,還有一筆收入,跟以前一年到頭都在蟹塘里忙活的日子比好太多了!”陽光下,在養殖大戶李求根的蟹塘里幫工的村民李代征臉上笑開了花。
記者獲悉,以前高淳螃蟹每年畝均收益2000元—3000元,規模化養殖后預計每畝蟹塘每年可節約1000元成本,畝均效益有望實現8000元。“現在是真正的科技化養殖,從選苗到飼料都得符合要求,每年螃蟹上市之前,相關部門還要對螃蟹進行檢測,符合條件的由青松水產專業聯社直接進行收購,不用我們煩心。”雖然今年養殖面積很大,但朱小勛信心十足,“規模化養殖是大勢所趨,可以節省不少成本,還有專家指導,虧不了!”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國內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