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晚會,央視對河北養羊大縣青縣肉羊養殖戶違禁使用“瘦肉精”問題,國內的肉類養殖行業驟然風聲鶴唳,同時引發出媒體行業對進口冷凍食品行業的關注,尤其進口冷凍水產行業也被推到了浪尖上。
針對央視的曝光,各級政府一夜間行動起來:
河北滄州市長:要求青縣對央視曝光的瘦肉精羊肉問題徹查到底;
農業農村部派也已出工作組督促查處肉羊養殖違禁使用瘦肉精行為。
據@中國三農發布 微博消息:
央視315晚會報道河北省青縣肉羊養殖戶違禁使用“瘦肉精”問題后,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立即責成河北省、河南省迅速組織開展查處工作。同時,農業農村部連夜派出工作組趕赴現場,督促地方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嚴肅懲處違法行為,并及時向社會公布調查處理結果。
近年來,針對違禁使用“瘦肉精”的行為,農業農村部始終保持高壓嚴打態勢,會同公安等部門查處了一批違法案件。下一步,將舉一反三,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對牲畜養殖場(戶)進行拉網式排查,會同有關部門查找非法“瘦肉精”來源,嚴厲打擊非法兜售、違禁使用“瘦肉精”行為,深挖黑色利益鏈和“保護傘”,涉嫌犯罪的,一律移交司法機關嚴懲重處。
媒體聚焦進口冷凍食品行業安全
在央視曝光羊肉瘦肉精問題的同時,多家媒體也相繼關注聚焦了進口冷凍食品行業的安全問題。
新京報以:“未準入境食品大數據:水產制品被拒最多,近半為南美白蝦”為題對于整個進口食品行業做了大篇幅報道,特別提出了進口冷凍水產品,尤其厄瓜多爾白蝦的食品安全問題。“新京報”指出:
疫情背景下,進口食品的安全問題成為百姓關注的焦點之一。水產及制品、酒水飲料、肉類及肉制品為未準入境數量最多的三大食品。標簽不合格、動物疫病、未按要求提供證書或合格證明材料是未準入境的三大原因。
水產、酒水飲料未準入境最多
根據新京報記者的不完全統計,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海關總署發布未準入境食品2109批次,水產及水產制品未準入境數量最多,有467批次,占比22.14%。其次為酒水飲料、肉類及肉制品、調味品,分別占18.26%、14.18%、14.13%。
未準入境食品超過100批次的國家和地區有:越南(251批次)、日本(221批次)、厄瓜多爾(144批次)、中國臺灣(116批次)、印度(113批次)等。其中,越南企業AN KHANG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有花生、鮮辣椒等75批次食品未準入境,是未準入境食品最多的生產商。
進口商方面,莫林食品(嘉興)有限公司共出現49次。
其次是出現41次的煙臺華諾進出口有限公司,涉及食品為冷凍雞爪。
排在第三位的是出現38次的重慶農投商貿有限公司,涉及食品為凍雞翅中。
近半數未準入境水產為凍南美白蝦
從食品種類來看,水產及制品(簡稱“水產品”)以467批次位居未準入境數量最多的類別。其中,211批次為凍南美白蝦,占比45.18%,產地主要為厄瓜多爾、秘魯等;55批次為凍黑虎蝦,產地主要為越南;7批次為凍熟北極甜蝦,產地主要為格陵蘭。厄瓜多爾因144次上榜成為水產品未準入境最多的原產國。
從原因看,檢出動物疫病、未獲檢驗檢疫準入、貨證不符是許多水產品未準入境的前三大原因,占比分別達到48.39%、14.13%和7.5%。
水產品未準入境數量居高的企業分別是:
佛山市灝峻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15批次干魚肚。
青島彩石進出口有限公司13批次凍南美白蝦。
營口港蓋州物流有限公司12批次凍南美白蝦。
上海宸吟國際貿易有限公司12批次東黑虎蝦均因上述情況沒有流入境內。
在299批次未準入境肉類及肉制品中,涉及冷凍雞爪、凍雞翅中、帶骨豬肉、凍牛肉、凍羊肉、午餐肉等。上榜次數最高的進口商是煙臺華諾進出口有限公司,感官檢驗不合格(110批次)、貨證不符(79批次)、標簽不合格(34批次)、污穢腐敗(29批次)是其未準入境的主要原因。
其實這些批次相對于中國的進口量來講,比例是非常低的。而且這些產品在第一時間都被拒之國門之外。
盡管如此,一線媒體對于進口食品,尤其是進口冷凍食品行業的關注勢必引發普通百姓對于進口冷凍食品的擔憂,疫情尚未結束,如此之高的關注度對于正在恢復的消費信心將會是一次沖擊。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