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縣境內水系發達,水資源豐富,西淝河兩岸歷來就有養殖大閘蟹的傳統。立秋之際,在利辛縣永興鎮千畝蟹稻共養示范區內,生態養殖的大閘蟹長勢喜人,又是一個蟹黃膏肥豐收季。
“我們養的這個螃蟹,整體上都是很漂亮的,都是青皮、白肚、金爪、紅毛,是長江大閘蟹正宗的品質。”蟹稻共養示范區技術員陳有志介紹道。
航拍利辛縣永興鎮千畝蟹稻共養示范區。利辛縣委宣傳部供圖
大閘蟹的過硬品質,來自于養殖場的生態養殖技術,養殖場現有49個塘面,占地1500畝,其中36個塘面是稻蟹共養塘,種植優質糯稻600多畝,位于塘中央的稻田占用了部分養殖區水面,但也為大閘蟹提供了天然養料。
“我們的蟹,目前吃水稻稻田里的蟲子、水草和壩堤種的南瓜,這些都是天然性自然的東西,以保證蟹的肥度和口感。”蟹稻共養示范區場長劉海龍說道。
采用生態的蟹稻共養模式,在水稻生長過程當中不能打農藥,不能上化肥,而且還占用了一部分塘面,影響了大閘蟹的養殖密度,但大閘蟹的個頭大了,肉更多看,膏也更加肥美,產生的經濟價值相反更加可觀。
養殖場通過流轉土地、用工的方式帶動周邊100多人實現就近就業。已經72歲的張云廷老人,身體還很硬朗,從2020年就開始在養殖場內務工,一年下來可以增收近2萬元。“我平時就在這養養蟹,清理清理草,一天七八十塊,一個月一兩千塊。”張云廷說道。
據了解,2021年利辛縣永興鎮蟹稻共養示范區的大閘蟹產量預計將達到30萬斤。下一步,蟹稻共養模式將在利辛縣展溝、新張集等南部地勢低洼的鄉鎮進行推廣,結合鄉村旅游項目,打造利辛縣的大閘蟹品牌。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