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包頭本地產的南美白對蝦開塘了,8月24日一早,遠在陜西榆林的客戶陳加水開車四個小時趕來進貨。在位于九原區打不素一村的包頭市悠然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陳加水忙碌了近兩個小時,將400多斤活蝦裝箱。“圖個‘鮮’字!”操著一口福建口音,陳加水動作麻利,他說之所以來包頭進貨是因為這里的活蝦個頭大、品質好、活度高。
養殖戶正在捕撈南美白對蝦
九原區水產養殖從東到西沿黃河水域分布,近年來,黃河沿岸農民依托鹽堿地發展特色水產養殖。通過引進新品種,調整水產養殖結構,降低養殖風險,養殖收益比過去傳統養殖項目翻一番。沿黃一帶本土水產養殖朝著高端化、多樣化方向邁進,填補了市場上“本地產海鮮”的空白。
“活蝦今年是第一年豐收。”包頭市悠然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高偉林告訴記者,自2015年合作社成立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以來,受技術等條件制約,養殖成活率在20%至30%之間徘徊,收益始終上不去。
經多年摸索,特別是在九原區農牧局帶領下,高偉林多次赴山東、海南、遼寧多地考察、學習。2021年,他與山東壽光一家專業水產養殖合作社合作,在選苗和水質上狠下功夫,利用淡化技術、溫控技術,將蝦塘水質的鹽度、溫度控制到位。因技術有所突破,經4個多月成長期,今年活蝦的成活率達到100%,產量有了極大飛躍。目前,已開始面向包頭及周邊地區進行銷售。活蝦養殖將持續至11月,收益預計達200多萬元。
“200畝蝦塘預計收成7至8萬斤。”九原區畜牧水產服務中心主任賀心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養殖蝦畝產300-400斤,一畝地收益12000元;養殖鯉魚等“四大家魚”畝產1500斤,他說,收益雖持平,但養殖活蝦的利潤要高一倍還多。
據介紹,九原區水產養殖業起步于20世紀八十年代,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受限于傳統的養殖方式以及單一的養殖品種,九原區水產養殖一直沒有形成規模,有幾年還出現魚塘荒廢現象。
近年來,九原區引導各鄉鎮的養魚戶陸續合作成立了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基地+農戶+組織”的經營模式,逐步轉變了九原區漁業養殖戶分散養殖、分散經營、相互競爭、盈虧不定的局面,社員們有了品牌意識、市場理念。截至2020年底,九原區完成精養面積6300畝,養殖產量達到3785噸,創下歷史新高。
特別是近幾年通過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極大調動農民養殖積極性,改變了傳統的養殖模式,彌補傳統養殖品種單一的不足,填補了本土市場空白,農民既實現“豐收”又實現了“豐產”。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