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節,大閘蟹價格又崩了,已經連續五天掉價了”,崩盤,這是這兩天關于大閘蟹聽到最多的一個詞。事實上中秋沒過完就已經開始掉價了,價格已經連續掉了好幾天了。離國慶還有一周,如果快的話,估計最少還要三四天,價格才能止住頹勢,“離國慶還有幾天,大閘蟹的成熟度會越來越好,希望到時候價格也能反彈起來”。
關于這一波掉價,很多人實際上是預測到的。中秋節這個小長假是送禮的高峰期,掉價前幾天價格有個上漲的小高潮,但是沒持續幾天,“各種質量的蟹都開始上市,規格大、質量好的蟹價格很高,質量一般的蟹也能賣出可以的價格,所以越來越多的人要趁這時候多賣蟹,但真正好賣就是那幾天,上貨量又控制不了,貨多了尤其是質量不好的貨多了就會持續掉價”。
上貨多只是掉價的一個原因,這幾天溫度比較高,導致大閘蟹損耗比較大,普貨掉價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了,“最高35度的天氣,如果蟹的質量跟不上,死蟹很多的,有的死亡率超過了50%,這種情況往年集中在部分產區,今年早上市的區域都存在這樣的問題”。也有人認為,泡水讓本來成熟度就不好的大閘蟹,在高溫天的損耗會更大,大閘蟹經過幾手之后,最終到了消費者手里,質量就不用說了。
由于這兩年全國都在大面積推廣大母本,即便是最習慣養小規格蟹的產區,今年大母本蟹苗也放了很多。大母本的好處大家都知道,要不然也不會那么趕潮流都養大母本,但大母本成熟晚也是事實,母本規格越大的成熟越晚,現在脫完五殼時間很短的大蟹很多,硬要提前上市必然就是軟殼軟腿等各種問題。就目前來說,3兩母蟹成熟度就很不錯了,規格再大的話,成熟度好的蟹比較少,更不用說4兩5兩以上的母蟹了,“管理到位、舍得投喂的塘口,大規格蟹的成熟度會好點,但成熟度不夠是普遍的情況,想要吃質量好的大蟹必須要等一等”。
往年賣蟹最早的就是興化等地養殖戶,這兩年其他區域也有一些養殖戶開始盡量早點賣蟹。這樣的趨勢就好像六月黃一樣,往年只有少部分產區賣六月黃,今年賣六月黃的產區很多,只要有利可圖,養殖戶就會跟著形勢慢慢轉變。并不是養殖戶或者批發商要故意怎么搞怎么搞,市場需要什么,養殖戶就生產什么,經銷商就供應什么,這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價格降不了那就降規格,硬規格干不了幾天,部分市場已經出現了倒49這樣的規格了,同樣是3母,硬規格的3母和倒49規格的3母差別有多大,懂行的都知道,像這么搞來搞去,最終就是越搞水分越大。
去年國慶中秋同一天來說,大閘蟹銷售高峰期集中在一起了。今年中秋國慶錯開來十天,相對好一點,但中秋節又讓本來沒成熟的蟹提前上市了,最主要就是今年禮盒蟹市場比往年需求量更大,除了線下實體店猛炒禮盒蟹,網絡銷售大閘蟹的渠道更多了,很多人玩的又是一件代發,又想價格便宜又想質量好,到最后只能買到便宜的差蟹。本來不懂蟹的人,花了錢吃不到好蟹,肯定會打差評,最終就是陷入惡性循環。
大閘蟹和其他水產品有很大的差別,銷售旺季很短,在很多人看來,錯過這個吃蟹旺季,再有名氣的大閘蟹也不會好吃。盡管從養殖技術上已經慢慢讓大閘蟹“美味時間”長了點,但仍然無法達到其他很多水產品那樣全年供應。在相對短暫的銷售旺季里,大閘蟹的銷售是很講究技巧的,但花里胡哨的技巧再多,最終還是要靠質量說話,越來越重視品牌、質量的供應商生意會相對穩定一些,從來看見過哪個人“搗糨糊”能一直生意好的。大閘蟹養殖發展歷程也是如此。
以前大閘蟹開始發展的時候,先開始是“大養蟹”,后來是“養大蟹”,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養好蟹”了,有的大戶已經慢慢建立自己的品牌,規模小的養殖戶至少也要把品質這兩個字吃透,只有好蟹才能慢慢最終贏得消費的好感。養好蟹的成本一般都不會低,養殖戶從苗種、飼料、管理等各種方面都要舍得投入更多的精力成本。目前的市場環境對于好蟹也有些不太友好,也有的養殖戶擔心下了大本錢卻不能賣出好價格,這就是沒有好的銷售渠道的尷尬。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目前大閘蟹市場確實比較混亂,行業慢慢轉變需要更多的人去努力。從業人員需要努力,養殖戶要好好地養蟹,批發商要誠信經營,消費者也要有理性的消費觀念,相關部門也要管理起來,缺乏管理的市場也是不行的,要管到實實在在的地方,不是簡單地搞點形式主義地檢查就行了,管理人員尤其是管理決策者要花點心思,畢竟一個地方大閘蟹產業興旺起來了,對地方也是有很多好處的。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