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象山港灣水產苗種有限公司總經理徐萬土格外忙碌。公司最新繁育的梅童魚正處于生長關鍵期,他和工人們整天“蹲”在繁育池邊,檢測調節水質環境,觀察記錄苗種生長情況。“經過前期的科研攻關,今年我們終于培育出性腺發育成熟的梅童魚親魚,通過人工催產繁育出二代苗種兩萬余尾,實現了梅童魚全人工培育的技術突破。”徐萬土說。
魚類種苗繁育技術被稱為水產種業的“芯片”,擁有優良種質資源是保障“海洋牧場”可持續發展、提高漁業產業競爭力的關鍵。象山港灣水產苗種有限公司深耕海水魚類種苗繁育技術領域,先后繁育出銀鯧魚、大黃魚、黃姑魚、小黃魚等26個品種,其中岱衢族大黃魚繁育、小黃魚規模化繁育、銀鯧規模化繁育、馬鮫魚人工育苗、棘頭梅童魚全人工繁育等技術,填補國內5項空白。
“要養好魚,必須靠科技進步。” 象山港灣水產苗種有限公司一直與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寧波大學、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緊密合作,幾乎參與了寧波海水魚繁育、養殖的全部科研項目。在繁育漁場里,一群群歡快游動的大黃魚,是“象山港灣”的主打產品。徐萬土介紹,2000年以后,野生大黃魚資源幾近枯竭,在市縣漁業部門和科研單位支持下,公司從海上抓捕野生大黃魚,開展保種、馴化、人工繁殖以及商品魚飼養、性狀優化等一系列工作。二十多年過去,公司研發的岱衢族大黃魚優良品系,具有體長、頭大、肚小、尾柄長、耐寒性強等優點,深受養殖戶歡迎;公司年生產海水魚苗能力達到7000萬尾,其中大黃魚約5000萬尾,占全市產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年銷售商品大黃魚等超10萬公斤,產值逾1000萬元。
人工育苗、養魚,不僅是對海洋漁業資源的一種保護,也讓周邊漁民有了新的就業機會。“近幾年我們利用生態養殖技術,讓魚兒少得病、少吃藥,品質愈來愈好。”徐萬土說,“象山港灣”養出的大黃魚單價要比福建的貴一倍,使一批當地漁民實現了轉型、增收。此外,作為省內第一家開展增殖放流,且放生魚類品種最多、最珍稀的企業,他們公司已累計向大海投放了11個品種、約2.18億尾海水魚類苗種。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開展增殖放流,涵養海洋;同時著力‘公司+農戶’生產服務基地建設,示范帶動上岸漁民走向共同富裕。” 徐萬土表示。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