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素來享有“中國羅非魚之都”美譽,其得天獨厚的水質資源優勢和扎實的漁業基礎,孕育了獨具特色的養殖、加工、出口一體化的羅非魚產業。據統計,目前,茂名市羅非魚淡水養殖面積約26.27萬畝,年產量超20萬噸,總產值約47.67億元,產量占全省1/3、全國1/9、全球1/12,成為全國最大的羅非魚養殖和出口加工基地,是農民增收、農產品出口創匯的支柱產業之一。在羅非魚產業穩步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帶動農民致富的路上,始終有稅務部門相伴左右。
稅惠“直通車”助企逆境突圍
茂名市茂南三高漁業發展有限公司、茂南三高良種繁殖基地始建于1995年,是國內首家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合作生產淡水魚苗的羅非魚養殖基地。該基地占地5000多畝,主要生產“三高奧雄”牌羅非魚,年產2000克至4000克羅非魚達1000噸以上,有“茂名麗鯛王”之稱。
三高漁業負責人李瑞偉介紹,羅非魚產業素來存在養殖品種單一、生產成本高企、銷售渠道不暢等發展瓶頸問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大量成品羅非魚存塘積壓,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
為此,三高漁業積極發起自救,實現逆境突圍。今年初,三高漁業針對目前水產加工市場規模和中國家庭消費模式,投產2000萬元建設條凍魚生產線2條,打造集打鱗、開背、清洗、腌制、包裝和冷藏于一體的生產鏈條,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豐富了產品種類。目前,1條生產線已正式投入運作,預計今年銷售額可達3000萬元。
企業轉型升級的底氣,來自于稅收優惠的力度。“一直以來,我們享受自產農產品免征增值稅、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所得減免征收企業所得稅等優惠政策,實實在在的稅惠紅利體現了國家對推動農業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魄力。”李瑞偉表示,企業將立足自身發展和社會責任,計劃3年內增設50條生產線,建成后年加工量可達到10萬噸,年產值約20億元,直接和間接促進就業25000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助農智囊團”為品牌發展造勢
“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們很有信心將‘友聯漁’脆肉鯛打造成羅非魚領域的‘陽澄湖大閘蟹’。”談及羅非魚產業發展前景,廣東友聯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朱先生充滿信心。
坐落于茂名市茂南區二十四嶺生態林場的廣東友聯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擁有高坡水庫、塴陂水庫兩處自有天然養殖水域,養殖水域面積達4000余畝,年產羅非魚2000萬余斤,主導產品包括吊水脆肉鯛、吊水羅非魚、酸菜魚、凍羅非魚片、魚苗、水產飼料等,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朱先生介紹,茂名市羅非魚行業雖然產量大,但一些消費者對羅非魚的認知度不高,存在低檔魚、坑渠魚的思想誤區,導致市場競爭力不足。為此,友聯新農業公司主推養殖“友聯漁”脆肉鯛,采用“天然水域養殖+吊水魚池”的養殖模式和專業脆肉配方飼料技術喂養,改善肉質的同時提高魚肉中的氨基酸和膠原蛋白含量,使魚肉晶瑩剔透、脆中帶鮮,深受消費者青睞。目前,該公司自有脆肉鯛養殖面積約2000畝,年產脆肉鯛約1350萬斤,是全市規模最大的脆肉鯛養殖基地。此外,該公司在粵西地區開設15家品牌直營店,專賣“友聯漁”脆肉鯛產品,實現拓寬銷售渠道和打響羅非魚品牌雙管齊下。
“公司的品牌發展之路,離不開稅務部門的支持。”朱先生說道。據了解,茂南區稅務局專門成立“助農智囊團”,主動上門了解生產經營困難和納稅服務訴求,宣傳輔導涉農稅費優惠政策,為企業解答在生產收購環節、開設直營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開展涉稅風險點梳理提醒,幫助企業解決發展的“后顧之憂”。
據介紹,友聯新農業公司將響應茂名市“一條好魚”工程戰略,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與農民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既保障農戶的利潤收益,帶動農民致富,又穩定羅非魚生產經營,提高市場競爭力。此外,計劃在2023年前開設200家“友聯漁”品牌直營店,在廣東省內打響脆肉鯛品牌聲勢。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國內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