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十月,正值螃蟹上市季,家住當涂縣湖陽鎮西湖居委會的養殖戶馬五一,這段時間都吃住在水塘邊的簡易房。每天凌晨4點鐘起床,他顧不上洗漱就來到水塘邊,倒地籠、分揀螃蟹、裝車運送……
“這兩個月螃蟹旺銷,抓緊時間忙過這陣子。”馬五一告訴記者,他和妻子都非常珍惜現在從事水產養殖的生活,“辛苦且充實,關鍵是日子安穩。”
與其他水產養殖戶不同,馬五一和妻子是上岸漁民轉產水產養殖的。今年48歲的馬五一家祖祖輩輩都是漁民,去年夫妻倆上岸后,不僅住進了安置房,而且承包了25畝水塘,從事水產養殖。
“過去起早貪黑,到處漂泊,風險也大,日子過得提心吊膽。現在有了一份小產業,雖然辛苦但收入穩定,水塘里養了蝦、白鰱、鱖魚、螃蟹,一年到頭都有的賣,去年賣了30多萬元呢!”見到記者,馬五一和妻子敞開聊了起來,“這要感謝黨的好政策,我們申請到了10萬元創業免息貸款,每畝水面還補貼600元,水塘周邊的基礎設施也都建好了……”
馬五一所說的“好政策”,指的是馬鞍山市實施的“捕轉養”項目。
為解決上岸漁民穩定就業問題,去年下半年,馬鞍山市制定了推進退捕漁民轉捕撈業為養殖業的相關政策方案,鼓勵各縣區充分利用現有水面、灘涂、山場、崗坡地等資源,通過政府引導、政策獎補等措施積極組織有能力、有意愿的退捕漁民以各種形式從事養殖業。
當涂縣縣域水面資源豐富,水產養殖業基礎好,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考慮到上岸漁民親水親魚的特點,該縣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將推進退捕漁民轉產水產養殖業納入其中,切實落實獎補政策,確保退捕漁民“退得穩、能致富”。
該縣按照“捕轉養”工作實施方案,根據漁民承包水面的面積、位置、集聚狀況,分為基地帶動型、獨立承包型、社會合伙型3種情況予以政策補貼,每畝水面補貼均為600元。其中,基地帶動型所有水面均有補貼,從而鼓勵退捕漁民抱團集中養殖,通過實施“合作社+基地+退捕漁戶”經營模式,整合項目、資金、技術等要素,擴大示范效應,建設“捕轉養”水產養殖基地。農業農村部門也聯合人社部門提供創業培訓、技術指導、創業貸款申請等基礎性服務。
“上岸養魚、養蟹,技術方面了解的還真不多,經過專家指導,才慢慢上了路子。”馬五一告訴記者,湖陽鎮西湖“捕轉養”基地有工作專班,每個退捕漁戶安排一個技術人員,給予技術指導服務,他的養殖技術得以逐步提高。
據當涂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陶紅革介紹,今年該縣整合資金670萬元支持基地帶動型“捕轉養”基地建設,用于基礎設施改造。項目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湖陽鎮西湖“捕轉養”基地改造工程基本完工,改造蟹池460畝、建成水泥機耕路185米、清淤溝渠9360立方米、建設生態護坡1730米并綠化亮化。
截至目前,當涂縣共有108戶退捕漁民納入“捕轉養”項目,全縣建立“捕轉養”養殖基地面積5580畝,吸納轉產就業約300人,促進退捕漁民穩定就業、增收致富成效明顯。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