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海洋大學海洋與漁業研究所調查組在中街山列島與馬鞍列島之間海域,開展秋季近岸漁場漁業資源調查時,一次性捕撈到101尾野生大黃魚。“這是我們第一次捕獲這么多數量的野生大黃魚!”浙江海洋大學海洋與漁業研究所漁業資源與生態研究室副主任蔣日進介紹,本次捕獲的大黃魚個體發育較好,體重大約在3兩左右,最大的一條體長有36cm左右;通過實驗數據比對,基本可以確定是野生大黃魚。
大黃魚曾是東海“四大海產”之一,上世紀70年代后大黃魚資源遭到破壞,資源枯竭,至今形不成漁汛。為恢復大黃魚資源,浙江省持續開展了20余年的大黃魚增殖放流工作;同時,浙江海洋大學和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等單位相繼承擔了浙江省科技廳擇優委托項目舟山漁場大黃魚資源重建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牧場增殖聚魚等課題,將大黃魚作為重要研究對象。為掌握資源狀況,浙江海洋大學海洋與漁業研究所每年進行漁業資源調查,及時評價大黃魚資源修復效果。
兩日后,好消息再度傳來,調查組在后續調查中,再次捕獲大黃魚70尾。“3天內在自然海域共計捕獲大黃魚171尾,規格尾重100g~400g,大黃魚的資源密度是歷年調查中最高的一次。” 蔣日進說。
近年來,浙江省大力推進生態資源修復工作,浙江海洋大學積極參與到東海野生大黃魚資源的修復工作中,通過大黃魚野化訓練、成魚放流等創新方法,積極推進野生大黃魚資源修復,取得了良好的修復效果。下一步,浙江海洋大學的研究人員將從形態學、微生物分析、脂肪酸、胃含物等方面對這批大黃魚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