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莫照蘭曾被一部外國科幻片所呈現的美麗海底世界深深吸引,從那時起,一顆要探究海洋奧秘的愿望種子在她的心中漸漸發芽。
多年后,當初的小女孩慢慢長大,讀書、做科研,一步一個腳印,在海洋生物研究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作為一名從事海洋科學研究、常年與海洋打交道的‘海洋人’,我希望能夠更好地將自己的專業所長應用到科研實踐中,為提高我國水產養殖產業現代化水平作出貢獻。”言談中,莫照蘭充滿了對自己專業的自豪。因為熱愛,所以堅守,她當年植入內心的愿望早已成為現實。
追夢路上
上世紀80年代初,中央電視臺譯制部引進的美國科幻連續劇《大西洋底來的人》風靡一時,成為很多人童年記憶中的“神作”。莫照蘭也是通過該劇對神奇的海洋世界產生了極大興趣,希望將來也能像劇中海洋研究中心的伊麗莎白博士那樣,成為探索海洋秘密的海洋生物學家。于是,她在高考時選擇了當時非常冷門的海洋生物學專業。
莫照蘭說,考上大學與最終如愿以償成為一名海洋生物學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1989年,莫照蘭大學畢業回到老家廣西工作,成為廣西獸醫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員,從事獸醫微生物與免疫學研究工作。四年后,莫照蘭考入廣西大學獸醫微生物與免疫學專業,師從我國著名預防獸醫學專家李康然教授,并獲得農學碩士學位。
“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從事研究工作,才能感到真正的快樂。既然你一直鐘情海洋生物領域,還是應該找機會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在莫照蘭研究生即將畢業時,李康然教授給出建議。
導師的話一直回響在莫照蘭的腦海,鼓勵她繼續追求夢想。1996年,莫照蘭返回青島,在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攻讀海洋微生物專業的博士學位。這期間,莫照蘭跟隨導師從事科研項目“對蝦苗期細菌性病害的診斷與控制”的研究工作。從此,她確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海洋養殖生物病原學與疾病控制研究。
“在廣西的七年時間里,雖然從事的工作和學習的專業都與海洋無關,但是我在微生物與免疫學方面積累了大量知識。在博士學習期間,我有很多向國際同行學習的機會,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莫照蘭說,“我對家鄉,對老師,對中國海洋大學充滿感恩。”
之后,莫照蘭輾轉于不同的研究所工作,不論單位如何改變,莫照蘭始終記著當初的夢想,在海洋養殖生物病害防治研究領域默默耕耘,并逐步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
“給魚看病的醫生”
“其實我就是一名‘魚醫生’,一名給魚看病的醫生。就像醫院里的醫生一樣,有搞門診的,有搞臨床的,還有搞病原學研究的。”說起自己的職業,莫照蘭笑著解釋。
給魚“看病”究竟看什么?莫照蘭向記者講了一段有關鲆鰈魚的故事。
2002年,青島膠南某企業從法國引進一批多寶魚(鲆鰈魚的一種)魚苗,在養殖過程中,1萬多平方米養殖面積中的魚苗突然集體發病,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當時還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工作的莫照蘭接到養殖戶求助,迅速帶領團隊奔赴膠南展開調查,最終確定此次發病是由鰻弧菌感染造成的。
“鰻弧菌可以侵染大多數海水魚,是對海水養殖魚類危害最大的弧菌。”莫照蘭解釋說,“這個弧菌有三種血清型是最主要的三類致病原。”然而,在當時已有的樣本中無法比對出疾病是由哪一種血清型的鰻弧菌造成。這件事也促使她將研究方向確定在鲆鰈類細菌病原研究上。經過系統研究,莫照蘭和她的團隊明確了工廠化養殖鲆鰈類的十多種細菌性疾病及其病原種類、毒力和耐藥特征,查明流行于我國海水養殖環境的致病性鰻弧菌血清型種類等,對一些重要的病原進行了致病機制研究,在保障鲆鰈魚健康養殖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些研究成果榮獲2011年農業部中華科技二等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2年,莫照蘭告別已工作13年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來到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工作,這里讓她與一線接觸更加緊密了。查明引起魚得病的“病根”后,莫照蘭和團隊反復研究探討“治療”措施,建立了一批魚類病原的檢測方法并推出檢測試劑盒,研發出多種魚類疫苗。目前,這些檢測試劑盒和疫苗已在多個養殖企業測試推廣。
為保護海洋資源發聲
從事海洋生物研究工作多年,莫照蘭始終關注海洋環境安全、農產品安全和漁業健康發展的問題。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后,她提出的建議大多與這些議題有關。
2019年,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針對海洋牧場建設存在的問題,莫照蘭提出,海洋牧場建設不能一哄而上,要發揮科技的支撐作用,重視海洋牧場在保護和修復近淺海生態環境、養護水生生物資源等方面的功能,以現代養殖新方式克服產業發展的各種瓶頸,打造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作用的現代化海洋牧場。針對我國近海海洋生物資源減少、海洋環境受到破壞,但是深遠海漁業資源的規模化開發工程與技術漁船裝備技術基礎薄弱、產業關鍵裝備技術落后、資源研發程度不深等問題,莫照蘭建議支持在山東建立中國南極磷蝦漁業開發中心,并重點推動萬噸級高效捕撈與船載加工一體化專業南極磷蝦船建造與船隊建設。莫照蘭的這份建議引起許多專業人士的共鳴。一位從事遠洋捕撈的企業負責人激動地說:“莫照蘭代表說出了我們心里一直想說的話,感謝她幫我們呼吁發展遠洋漁業!”
針對當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滯后于水產養殖產業發展管理的現實需要,在相關部門的協助下,莫照蘭提出關于修訂漁業法的建議,從水產種質資源保護、構建健康綠色的養殖業發展制度框架、控制捕撈強度等方面提出具體修改建議。
“我希望更多的人關注海洋環境和海洋產業的發展,多方力量共同攜手,助力海洋資源產業發展、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莫照蘭說出內心的期待。
期待做實做透海洋公益訴訟
2018年,莫照蘭注意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出臺《關于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從那時起,她開始關注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作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莫照蘭通過參加檢察機關舉辦的調研、檢察開放日等活動,對檢察公益訴訟的了解不斷深入,同時多次為檢察工作建言獻策。莫照蘭表示,目前,檢察機關在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食品藥品保護領域還沒有形成統一的立案標準。她希望針對不同領域的公益訴訟案件盡早制定統一的立案標準,在立案、提出檢察建議、提起公益訴訟等方面不斷規范。
莫照蘭還建議,檢察機關在公益訴訟案件立案取證等方面建立科學有效的工作機制,特別是在食品藥品等專業性強的領域,加強與研究所、院校等專業部門的合作,建立長期協作機制,共享信息資源。“期待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檢察職能,和相關部門一道進一步加強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公益保護,把涉海洋領域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做實、做細、做透。”她說。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