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果失去右臂,是不是失去人生?身體殘缺了,心靈不能殘缺,在東北有個美女張超凡,她被稱為斷臂維納斯女神,追逐自己夢想,成為教育家、藝術家。這是青年在藝術人生道路上的探索,而在四川眉山,有個獨臂漢子王康華,他養鱸魚有絕招,一年銷售額達到1000萬。(據央視)
養魚,很多人都做這個,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這些地方都是魚米之鄉,江河湖泊多,喜歡吃魚的也多,但是發財的多不多呢?有人養魚沒技術,或者運氣不好,或者遇到市場行情波動,弄不好就虧本了。
王康華一開始打工,后來做工程,工程賬款不好結,他也沒搞到幾個錢,后來養黃顙魚、鲇魚,賺到第一桶金。最后做出名堂的,還是養鱸魚。
鱸魚這東西,算是野生魚、名貴魚,在華中地區也算是個硬菜,婚宴、喜宴、壽宴、生日宴,鱸魚和甲魚、基圍蝦一起,往往是這些宴席的主打菜。一些商務宴席也會用到鱸魚,這些年長江保護,也是為了保護環境,一些地方不讓捕撈野生魚類,鱸魚這玩意兒,更多只能靠人工養殖,人工繁殖了。
淡水魚類里,鱸魚、鱖魚算是魚王,它是吃肉的,生活在江河自然水域了,數量比較稀少,肉質鮮美,柔嫩可口,價錢比一般家魚貴不少。王康華的家鄉眉山是全國重要魚苗養殖基地,他一開始養黃顙魚,這種魚比較常見,一般渾濁的池塘、水溝、湖泊都比較常見,價錢比鳊魚、鯽魚貴一些。后來他把目光瞄向了鱸魚,鱸魚是吃肉的,但是王康華他們通過馴化,讓它吃顆粒飼料,這就降低了成本。
老王也通過搬家、反季節、規模運作、統一規格等方法,實現了年銷售額1000萬,也帶動了當地70多戶農戶一起致富。反季節菜大家知道,在非正常季節吃到不是這個季節的菜肴,價錢自然高,物以稀為貴。王康華就是把握了稀有、稀缺這個命門。
他也遭遇過失敗,但是沒有氣餒,而是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來。困難時候,當地殘聯也給了老王幫助,老王作為殘疾人,也沒有忘記鄉親們,低價給他們提供魚苗,也提供一些計劃,讓他們和自己一起發財。
其實一個行業,做得人多,反而形成了口碑和規模,也是品牌,例如一條街餐飲多,可選擇多,大家可能都在這里來進貨。養魚在眉山有規模,從業者多,一些技術、經驗大家可以交流、互補,也可以互助。
養鱸魚在廣東、湖北都有人做,都有人發財,但是搞養殖也需要技術,需要經驗,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成功。弄不好翻糖或者病害可能就血本無歸的,還有洪澇災害、旱災等等,也還有人偷魚、釣魚、電魚等等,所以并不是個省心事。
但是老王作為一個殘疾人,通過不懈的努力,總結出了秘訣、經驗。老王的成功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會遭遇困難,身體殘缺、資金短缺、缺乏技術,都不是問題,只要你堅持、用心,天道酬勤。做生意、干事情,要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永遠領先一步,不斷創新,一招鮮,吃遍天。搞養殖,要做好選品種類,注意市場行情,掌握養殖規律,尊重科學,不斷實踐。
今年魚的價錢可以,但是不代表明年價格可以,投資也需要調查,養殖也都有風險,需要多琢磨,多和親友商量,多考察,也可能要經歷許多失敗,但是不見風雨,哪里能見彩虹,王康華經歷過多次創業、人生失敗,但是他沒有被打垮,而是一次次從低谷、沼澤爬出來,繼續奮斗,唯有堅持,唯有實干,唯有不服輸,干到底,才能發財致富!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